初夏樱花 发表于 2025-9-1 17:45:24

抱团养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抱团养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些年流行各种各样的养老模式,除了居家养老和住养老院之外,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抱团式养老就是其中一种,也受到很多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追捧。记得前几年的新闻,广州五个闺蜜团耗费巨资打造了一个养老童话城堡,几个人约定老了就一起在这里养老,互相照顾。当时看到她们建的房子很多网友都表示羡慕,也希望自己老了能过上这样的养老生活。然而现实中第一批抱团养老人们已经出现问题了,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刘阿姨退休后跟相处得好的几个家庭商量抱团养老,大家也都同意。他们在郊区租了一套院子,简单收拾完之后,4对夫妻就一起搬了进来。一开始大家都很开心,郊外清净,居住环境好,人多还热闹,不像住在家里,平时儿女不在身边,太寂寞。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这几对夫妻就散伙了,住到一起之后才发现:问题太多了。有些老人不常看电视,洗澡次数也不多,用电用水较少。但是有喜欢看电视的,有的一天还要洗两遍澡,在平摊费用时便感到不公。有人对他人购买的食材不满意,或是觉得价格过高,便开始推卸买菜的责任。更有老人在公共区域堆放大量个人物品,妨碍他人通行,甚至未经允许擅自借用他人房间物品,让他人感到不被尊重。还有人在打扫卫生时敷衍塞责,地面不净,垃圾不及时清理,影响了整体居住环境,引起其他老人的不满。一开始大家还互相迁就,后期也在不断调整政策,制定规则,然而矛盾并没有相应减少,反而越积累越多,3年后大家只好散伙了。当时的组织者刘阿姨说:没想到住一起问题这么多,再不走家都没了!
这或许就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吧,抱团式养老听起来很美好,几个家庭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一起面对衰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夫妻结婚之前,两人相识相恋,眼里都是对方的优点,自动带着滤镜去看对方,甚至一起憧憬婚后的美好生活。真正结婚过日子之后才发现:原来过日子这么多事儿呢!开始有矛盾,有七年之痒,甚至有的夫妻分道扬镳。而抱团养老是几个家庭,或者是几个相处好的朋友聚到一起,大家平时也就是一块吃饭,一块逛街,或者一块旅行,感觉脾气相投,相处得较好,但是住到一起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真是不同。所以抱团式养老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弊端,导致最终散伙。01丨生活习惯差异引发矛盾“抱团养老”最直接的弊端之一是生活习惯的差异。老年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各自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卫生观念等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最现实的一点,有的老人喜欢早睡早起,有的则习惯晚睡晚起;有的偏爱清淡饮食,有的则喜欢重口味;有的爱干净,每天都要打扫卫生,有的则比较随意,东西乱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容易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积累成矛盾的源头。
02丨经济账目难清,易生嫌隙“抱团养老”通常采用“AA制”或“均摊费用”的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出现经济账目不清的问题。由于老人之间对金钱的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节省,而有些人则更愿意花钱分享。这种差异容易导致不满和争执。就像上文提到的刘阿姨,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时候,为了几块钱的事,大家都能争得面红耳赤。这种经济上的摩擦,不仅增加了心理负担,也削弱了团队的凝聚力。
03丨家庭关系难处理,影响心情“抱团养老”虽然表面上是与朋友或熟人共同生活,但其本质是与陌生人共同生活。这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截然不同,因此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例如,有的老人子女经常来看望,每次都会带些东西来,这会让其他老人觉得被比下去,从而产生失落感;而有的老人因为与子女关系不好,经常在大家面前抱怨,这也会对其他老人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由于缺乏亲情纽带,一旦出现矛盾,往往难以调和。
04丨缺乏契约精神和规则约束“抱团养老”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的集体生活模式,缺乏明确的契约精神和规则约束。正如64岁的刘阿姨在采访中所说:“这个需要契约精神,而我们缺乏的就是契约精神。”在没有明确规则和责任分工的情况下,老人之间的矛盾容易升级,甚至演变为“内斗”。由于缺乏权威调停或制衡机制,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往往难以通过协商解决。抱团养老虽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可实际上操作起来却不容易。或许古人说的才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在这个人世间只是匆匆过客,终究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衰老的这个过程。


摘自木棉亲子课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抱团养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