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去香港的路上。
首先,我不是去香港买房。
不是我看不上香港的房子,而是我买房从来不会买在“人声鼎沸时”,所有排队买房的行为,在我看来都需要“俯视”!
其次,我是去香港折腾MD。
尽管我在2021年11月17号,就告诉大家左手拿黄金,右手拿房本准没错。
在2023年6月份,读者问黄金的趋势,我们也告诉他必涨。(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后台显示是未命名公众号啊,大家忽略这个系统错误吧)
但最近这段时间,黄金、铜、白糖这些东西涨势太过“妖异”了,我个人感觉并不好!
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不过呢,话只能说到这个份上,大家也不用在星球和留言问我具体是什么,反正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
那么,今天文章说的坏消息是什么呢?
就是美联储不降息~
之前关于美联储的消息,大家主要看国内中文消息比较多,但最近我直接看了外文原版,我发现:我们之前可能太乐观!
为什么说我们太乐观了呢?
原因如下:
1、国内看到的是中文,而美联储议息会议是英文,这中文和英文之间是需要翻译的,从国内翻译的议息会议内容,我感觉好像有人在带节奏;
2、鹰,美联储压根就没有变鸽,目前仍然是“鹰”居多;
所以,我看完英文原版之后,就想告诉大家:2024年,美联储不会降息了!
文章看到这里,购房的小伙伴或许会问:混姐,你搞啥?这和国内的房子有啥关系?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只要美联储不降息,人民币资产价格就会一直承压!
我知道,这么说大家会有点“懵”。
因为从我们发文的留言看,有相当一部分读者的世界观还停留在新闻联播里面。
同时,大部分自媒体没有自己的房地产理论体系,都是照搬某位先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逻辑给大众洗脑的。但我想告诉大家,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即便救市政策不断加大力度,国内房地产行业、楼市、大环境复苏将承受较大压力。因为中国政策受蒙代尔三角约束,即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汇率我们只能取其二,不能全部都占全。01
2024年4月1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明确: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美联储不降息。
这是什么情况呢?
(1)、日本加息;
(2)、美元加息;
(3)、瑞士降息;
目前全球三大避险货币,两大主力货币美元和美元的影子货币日本都处于高息阶段。
再结合黄金大涨,我有一种深深的寒意的。
大概率,未来很长一段时候美元都会维持高利率。
我知道,大多数读者对房子的理解都停留在“那个区域可以购买,那个区域不可以购买”,大家根本不关心美元是否加息。
大家更关心哪里的楼盘打折、哪里的二手房能捡漏,大家也更容易接受这些听起来离生活更近的话题。
但我告诉大家,买卖房产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踩准周期
而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其地位非常特殊,通过连续加息、连续降息影响全球经济周期。
所以,不论你是想买房的小白,还是投资了多套房产的老饕,如果想踩准节奏,博弈“牛短熊长”的窗口期,那么一定要把这篇文章看完。
大家对于美国加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很容易理解,但大家或许都不明白:为啥美元加息会影响其他国家呢?
因为美元加息会产生息差套利。
啥意思呢?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蓝色星球上有两个部落,鹰部落和熊部落的存款利率都是1%。
那么你手里有100万元,无论把钱放在那个部落银行都是一样的。
但如果鹰部落宣布存款利率提高至3%,那么你一看,这不行啊,利息差额太大,你就会把钱全部存入鹰部落。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这么做也就算了,可熊部落里还有很多机构,一看这差额就开始从熊部落按1%贷款,然后把钱存入鹰部落的银行。
——这个过程就是息差套利。
然而你从熊部落按1%拿到的货币是“熊币”,你无法把熊币存入鹰部落的银行。
所以你要把“熊币”换成“鹰币”,因为银行的利息都是自己部落的币种捆绑的。
也就是说,你要想拿到3%息差,你必须要把“熊币”换成“鹰币”。
——这个过程就是外汇交易。
当越来越多的“熊币”从熊部落银行被贷出来,在外面兑换成“鹰币”。
那么“鹰币”就越来越值钱,“熊币”就越来越便宜。
——这种现象就叫货币贬值。
可蓝色星球上有很多跨部落投资的公司。
这些跨部落公司最早发现熊部落经济发展迅速,所以将“鹰币”换成“熊币”来熊部落买资产(大宗资产)、买股票、买股权......
当然,熊部落经济发展迅速,资产价格涨啊、股票也涨啊、股权也贵啊,这些跨部落公司当初投入的100万已经变成120万,你对这笔投资还很满意。
可是,当你知道鹰部落加息之后,你就变得不开心,变得很惆怅。
因为你一算账,你虽然赚了20万,由100万变成了120万,但如果“熊币”兑换成“鹰币”,你只能兑换102万。
也就是说,只要鹰部落不断加息,或者将利息停留在高点,你这投资的100万很有可能要亏本。
于是你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抛售手里的资产、股票、股权将“熊币”换成“鹰币”
——这个过程就是购买美元避险。
关键这种事情不是悄咪咪干完就没事了。
这种情绪、这种感知、这种趋势会一个传导一个,一群传导一群,然后就会出现更多人在抛售资产、债券、股票.......
所有的投资渠道,逐渐都会变成这样。
——这就是我们说的美元周期传导路径。
伴随“鹰币”的升值、“熊币”的贬值,会引发许多金融动荡。
02
纵观历史,每次美元加息都会拉爆一些国家的经济,唯一的不同就是有的国家经济震荡剧烈,有的国家经济震荡幅度不大。
1993年美元加息,拉爆了墨西哥,爆发了债务危机;2001年拉爆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2006年美元加息拉爆美国本地,爆发次贷危机...........
大家看到这里,或许会问:跟随性加息不可以吗?
可以!
加息可以抑制资本外流但损害本国实体经济。
举个例子。
假设你购买的房子,不断的加息就意味着月供不断提高,那么一旦加息的幅度超过平均水平,你就无法偿还还款。
现在韩国楼市暴跌,就是这个因素。
假设你开工厂,自有本金500万,向银行借款500万,在销售端、供需端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快速的加息会让你借贷的500万利息水涨船高。
假设之前一年还利息是25万,加息三倍之后就是75万,你一看利润也没赚什么钱啊!
你会怎么办?关门拿钱存银行,等着吃利息啊!
我再举个例子,就是金融资产定价的逻辑。
假设A房源每年提供的租金是20万元,市场的利率是5%,那么从金融资产定价的逻辑出发:
这套房子的价值等于=20万元除以5%=400万
我知道,咱们普通购房者购买房产很少像我们这样用金融资产定价锚定资产,大家更多是出于居住、上学、保值的角度购买。
所以尽管现在中国各城市的房价与租金的租售比都特别、特别低,但一点也不耽误每年10万亿的销售规模。
回归到刚刚的主题,假设利率是5%,这资产叫价500万,年租金20万大家也都愿意购买,毕竟在中国住宅租售比4%的房产真的不多。
这种金融资产定价的逻辑在住宅领域比较少见,因为过去20年咱们房价上涨比较厉害,大家都做房价的预期博弈,很少做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资产配置。
但在大宗交易领域,无论是商办类产品,还是酒店或其他,这种金融资产定价锚定资产价值的逻辑则为常态。
这些资产的价格=年租金除以市场利率。
所以当利率不断增高时,租金则无法快速递增,就会拉低资产价格。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模拟,但却能说明不断加息导致的后果。
是的,美元加息我们也可以加息,这样做能减少资本外流,但会加速本国资产、实业的经济困局。
当所有“鹰部落”的银行都开始加息之后,即便“熊部落”降息,面临的挑战依旧存在。
比如之前向鹰部落“借钱”的熊部落的企业,只要鹰部落加息,就会还不起钱。
以房企为例。
在之前——
房企借回来1美元,国内赚6元钱就能还上;
现在美元升值,国内要赚7元钱才能还上;
可国内的情况恰恰相反——
国内之前能赚6元,现在只能赚3元,
如果换算成房子,就意味着——
以前出售1㎡,可以还1美元,现在要出售1.5㎡,才能还1美元,而国内现在行情只能销售0,5㎡。
所以国内降息,增加流动性,希望销售由0.5平米,增加到1平米。
大家看明白了吗?
不要以为美元加息,只有国外的银行被拉爆,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现在的房企爆雷也是被绿票子升值拉爆的........
关于美元保持高利率的趋势,美国非常有名的基金经理case表示:他们的真实用意是为了打击中国经济和刺破全球资产泡沫。
美元维持高利率,我们的汇率比美国就低很多,国内一年期定存一个多点,香港你换成美元就可以百五的利息。
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外资持续流出,会打击经济、股市、房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资产的配置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
大家有空还是多看公众号的文章,少刷视频获得知识。虽然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也是碎片化的内容,但至少有过深思熟虑。
视频内容说得再好,除了占用你的时间并不能带来思考。
比如,如果美元利率维持高位,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从几个方面简单说说,供大家参考吧。
(1)、接下来一两年内,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是大趋势,但我们的腾挪空间并不大;
(2)、即便美元停止加息,在停止之后的18个月内,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很难快速复苏;
(3)、如果按照美联储这次发言的态度,一直维持美元高利率,那么国内投资活跃程度、人民币计价资产都会持续承压。
(3)、下行周期是“逢低入货”的好时机,但在整体经济环境复苏的背景下,普通购房者要控制好负债率和现金流。
我知道过去20年,大家习惯了博弈房价上涨的预期。
我告诉大家,博弈预期“熊牛交替”没有错,我也这样做,但不考虑现金流、安全阀确是大错特错。
什么家庭的安全阀,就是负债比例。
其实,黄金也好、买房也罢最关键的“操作”就三点:
(1)踩准节奏;
(2)买入真正意义的笋盘;
(3)具有流通价值的房子;
只要做对这三点,不论买入多少货值的房产,都不会有大问题。
我们现在的下行周期是由国内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和外部的美元周期共同组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看房地产行业债务出清的速度、房地产库存调整的周期,换句话说这两点虽然失衡,但有没有失控。
从目前开工建设量、二次棚改的启动、认房不认贷政策的落地来看,虽然力度不如往期,但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美元周期带来的影响,则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
什么是底层逻辑?
就是我们博弈的永远都是“熊牛交替”,在熊长的时候去买房子,在牛短的时候出售房子。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这点,就不会有人赚钱,所以才有下面这种情况——
很多客户咨询我们,问:怎么销售现有的房子完成置换。
我知道很多媒体做了什么“置换7步法”、“置换三原则”吸引置换客户,但这些方法不管叫什么,
说到底,就是为了迎合房东急切的心态,让房东花钱把房子弄漂亮一点,给中介更高的佣金,然后卖更低的价格,归结而言就两字:贴钱。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
1、如果房子情况确实比较差,属于低黑的贬损资产,贴钱销售等于止损,不失为正确决策。
2、但如果位置、配套、房源硬件都很好,就是现在价格很低,完全可以技术离婚,然后对手买卖,博弈未来房价上涨再出售。
文章来源于混知房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