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上车,心里那个激动啊,想着这趟旅程要去的新奇地方,可还没等真正兴奋起来,那难受的感觉就像潮水一样袭来,头晕、恶心、想吐……没错,这就是俗称的“晕车”。
为啥有的人一坐车就晕车,他们的身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别急,还有三招教你怎么不怕晕车,让你的旅途不再有阴影。
一、晕车现象
首先,晕车这事儿,真不少见。据估计,晕车影响了总体人群的4%到10%。这意味着,每次你坐公交、火车或者汽车的时候,车上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正默默忍受着晕车的折磨。这事儿,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遇到,可谓是不分性别、年龄的“民生之痛”。
晕车的根本原理,其实和我们的植物神经有关。植物神经,听着是不是有点生疏?简单来说,它是我们身体里负责自主调节的神经系统,比如心跳、呼吸这些我们平时不用刻意控制的活动,都是它在背后默默地操纵着。
但是,当植物神经遇到了它不擅长处理的情况,比如车辆的颠簸、转弯,或者是眼睛看到的移动景象和身体感受到的静止状态不一致时,它就会“慌张”,导致我们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也就是晕车。
二、晕车背后的生理机制
晕车背后的生理机制其实挺复杂。首先,我们得理解,人的平衡感是由内耳的前庭系统控制的。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车辆的运动,我们的前庭系统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大脑我们的身体正在移动。同时,我们的眼睛也会观察到外界景物的移动,向大脑发送相应的视觉信息。
通常情况下,这些信息是一致的,大脑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信息,让我们保持平衡。但是,在车辆运动中,特别是在阅读或使用手机时,视觉所接收到的静止信息与前庭系统感受到的移动信息出现了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植物神经的混乱。
植物神经系统开始以为身体出了什么大事,于是启动紧急模式——引发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保护性反应,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身体。
而且,有两种特定的疾病状态,耳石症和晕动症,更是晕车的常见医学解释。
耳石症是因为头部位置的改变导致眼球震颤和眩晕,而晕动症则是因为大脑、前庭和感觉系统之间的信息冲突导致的。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在车辆运动中感到极度不适。
三、缓解晕车的三大策略
面对晕车,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无计可施,但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完全可以减轻甚至避免晕车的发生。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策略一:通过加强锻炼提高致晕阈值
锻炼身体,增强平衡感和内耳前庭功能,是预防晕车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定期进行平衡训练,如瑜伽、太极等,能够有效提高个体对晕车的抵抗力。
这些活动通过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帮助前庭系统更好地适应运动和变化,从而提高了对晕车的容忍度。
策略二:坐车时打开窗户睡觉,减少感官冲突
虽然听起来有些违反直觉,但确实有研究支持,保持良好的通风,尤其是在车辆移动中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有效减轻晕车症状。
新鲜空气的流通有助于减少车内的不适气味和缺氧状态,减轻大脑的压力。此外,尝试在车辆运动中小睡,可以帮助大脑暂时“关闭”对不一致感觉信息的处理,从而减轻晕车。
当然,这需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策略三:合理使用晕车药,包括地西泮、苯海拉明等
晕车药物的使用是缓解晕车症状的常见手段。地西泮和苯海拉明是两种常用的晕车药,它们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减少大脑对不一致感觉信息的反应,从而缓解晕车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尤其是对于需要驾驶车辆的人来说。
四、晕车药物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在选择和使用晕车药物时,了解其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至关重要。地西泮主要通过增强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产生镇静效果,从而减轻晕车症状。
而苯海拉明则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少内耳前庭系统对晕动的敏感性。尽管这些药物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此外,晕车药物的使用需要注意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在使用新药物时,最好先在安全环境下试用,以确保不会出现意外的副作用。
对于儿童和孕妇,更应谨慎选择药物,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在使用晕车药物时,还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苯海拉明与某些抗抑郁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过度困倦或反应迟钝。
因此,在使用晕车药物时,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
五、晕车与个体差异:为何有人天生“晕车体质”?
不同人对晕车的敏感程度迥异,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和遗传因素。科学研究揭示,晕车的敏感性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人的前庭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较弱,这部分人群在面对运动刺激时更容易出现晕车症状。
此外,晕车还可能与性别有关,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晕车,这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差异有关。
晕车的敏感性还可能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有关。长时间不运动、久坐不动的人可能会导致前庭系统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更容易晕车。
此外,某些耳部疾病,如内耳炎或者是Meniere病,也可能增加晕车的风险。
六、预防晕车的生活小贴士: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调节?
除了锻炼和药物干预,生活中的一些小技巧也能帮助减轻晕车。例如,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视野开阔的位置,如靠窗座位,可以让视觉与前庭系统的信息更加一致,减少晕车的发生。
在车辆启动前和行驶过程中,避免阅读或玩手机,减少视觉和前庭系统的信息冲突。
轻微的晕车症状,有时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得到缓解。比如,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分散注意力,减轻晕车的不适。
此外,食用生姜有助于缓解恶心和呕吐,这是因为生姜中的姜辣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够稳定胃肠道的运动。
七、晕车药物使用的禁忌与副作用:用药前必读
在使用晕车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苯海拉明可能会导致口干、尿潴留等副作用,对于有前列腺增生或青光眼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地西泮则可能导致依赖性,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在选择晕车药物前,应当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禁忌和副作用,并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明智的选择。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晕车药物时应更加谨慎,必要时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总结
晕车虽然让人难受,但它并非不可避免。通过合理的生活调节、科学的锻炼方法和适当的药物帮助,我们可以大大减轻甚至避免晕车的困扰。
记住,晕车并不意味着身体有病,它只是身体对不一致运动信息的一种自然反应。在出行前做好准备,了解自身的晕车敏感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就能让旅途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文章来源于天天美食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