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零售业最被关注和热议的莫过于一夜之间关闭了所有门店的富迪超市。
富迪超市的第一家门店于1993年初在湖北仙桃市区开业。2003年富迪走出仙桃,陆续在监利、荆州、洪湖、汉川、潜江、天门等十多个地市县的乡镇开辟经营网点。
2012年,富迪迎来了其最为高光的时刻,拥有超市连锁门店超550家,仓储及营业面积达68万平米,员工近5000人,销售收入超70亿元。之后,则是一路走衰。据2021年湖北省工商联发布的“2021湖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数据,富迪实业虽位列第90位,但年营收仅30余亿元,比起10年前减少了一半之多。而到了今年,更是关闭了所有的门店。
至于富迪超市闭店的原因,注意到,在其与仙桃市商务局联合发布的公告中,并没有具体提及,只称公司转型发展未达预期,出现经营困难。
不过,从近年富迪所拓展的业务来看,除了超市外,其也探索了一些新的领域,如生活广场项目、时尚广场项目、快餐连锁店以及富迪掌上超市等。从回应中“转型发展未达预期”来看,此次富迪的危机可能与这些业态有着很大关联。
事实上,从近年来传统超市业态的整体发展来看,不只是区域超市发展遇到困难,几乎所有线下商超都面临经营的挑战,而富迪可能只是众多传统超市品牌中最先“倒下”的那个而已。
富迪之外,华润万家也在大规模闭店。
了解到,今年以来,华润万家至少关闭了有11家门店,包括增城店、坦洲店、沈阳浑南中店、嘉善体育南路店、宁海兴宁中店、大华店、杏园北路店、施家桥店、金牛店,以及4月21日关闭的青秀店和4月22日关闭的夏园店。
另外,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中国超市top100数据,华润万家的门店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20年门店数量为3261家,2021年为3245家,2022年为3130家,3年时间关闭了131家门店。
不仅是富迪和华润万家,比如曾经的“超市陆战王”大润发同样如此,今年初,江苏、四川、湖南等地传出大润发闭店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大润发已闭店十几家。
此外,据
不完全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至少有31家超市品牌140余家门店关闭,涉及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其中,也不乏一些城市或区域首店,如沃尔玛在南京的首店新街口店、永辉在全国的第一家门店福州屏西店、诸暨首家物美超市等。
事实上,传统超市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了解到,在过去的十年间,家乐福、沃尔玛、家家悦、人人乐、大润发等传统超市受到的冲击最为猛烈,衰落也最为明显。甚至有人曾预测,传统超市的寿命将剩下不到五年时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自2017年开始,国内超市门店数量便持续下降,从最高的38554家下降到了24082家,降幅高达37.5%。其中大型连锁商超门店减少速度更快,从2012年的11947家,下降到了2020年的5340家,降幅超过55%。
虽然如今的传统超市业态已是满目疮痍,但也不得不承认其曾经也辉煌过,比如大润发在2010年营收曾一度达到404.31亿元,近年来一直亏损的永辉超市,巅峰时业绩也曾达100多亿元。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就当前中国的传统超市业态发展来看,很明显,衰落还将一直持续。
衰落背后原因何在?
认为,传统超市业态衰落的背后,是复杂的内因与外因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超市租期一般为15年,部分只有10年,最长是20年。在2000年前后是大卖场扩张的高峰期,2011至2012年曾出现过一轮租约到期后大卖场关店的高峰,而目前也正值不少超市租约到期的时刻。
尽管可以选择续租,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卖场这一模式的不堪重负,加之消费低迷和激烈的价格竞争,门店的盈利状况难以改观,如今的物业已大幅飙升,租金水平翻倍,低毛利的大卖场已无法承受,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关闭以减少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京东到家、淘鲜达、美团、饿了么等线上配送平台的崛起,使得消费者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解决商品的购买。而越来越多零售模式的崛起,也让传统超市优势逐渐丧失,消费者逐渐被分流,销量下降也就成为了必然。
此外,企业自身调整也在起作用。一些企业因战略变化而调整门店结构或干脆选择关店退出市场。例如,沃尔玛超市北京建国路店去年停业后,被盒马接手经营,并转型为热门的会员店模式。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盈利模式底层受到了冲击。长期以来,传统大卖场和中小型超市还向供应商收取一系列费用,这是它们的又一盈利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
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沃尔玛和家乐福曾率先在中国市场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上架费、陈列费、堆头费等,中国本土超市也基本沿用这种收费方式。
这种向供应商、品牌商、厂商收取费用的模式也叫作“上游盈利模式”,不管卖不卖得出去先收费,最后卖不出去的库存再退给供应商。各种费用使得经销商承担的成本增加近50%,线下商品价格和线上比毫无优势,消费者自然会转到线上。
与“上游盈利模式”对应的是“下游盈利模式”,也称买手制,这一模式目前大多都应用于会员制仓储超市,如山姆、开市客等。它们从经销商、品牌商处采购商品,不收取入场费、上架费等。
当然,采用买手制的超市品牌往往在选品上更为严苛,对商品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因为它们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顾客的会员费,而非经销商、品牌商的钱。例如开市客,其商品的平均毛利一般不会高于14%,主要收入则依靠会员费。
由于传统超市不采用买手制,就只是一个货架管理者,所以面对电商、折扣店、会员店的冲击,其优势也就不复存在,衰落也就只能是时间问题。
困境之下,路在何方?
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传统超市的衰落,已成定势。零售专家鲍跃忠就曾认为,现在的国内零售市场已经是高度竞争,不仅各种模式的线下店日益增多,线上零售形式也日趋丰富,大卖场们过去凭借渠道优势建立起的护城河,已被打破。
当然,面对严峻的形势,许多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进行了一些新的变革与新的尝试。就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的探索:
一是探索尝试不同的店型或业态,比如精品超市,代表企业有华润万家、天虹股份、人人乐等。
了解到,目前华润万家主要有两个精品超市品牌Ole'和blt。2004年华润万家在深圳万象城开了第一家Ole'店,截至目前在上海、北京、长沙、成都、厦门等高线城市布局了超120家门店。今年计划再开20多家店,拓店步伐明显加快,此前年均开店仅6家左右。
今年2月,Ole'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开业,据了解,该店经营面积2300平米,拥有1.5万支单品,品类涵盖水果、烘焙、蔬菜、低温奶、肉类、水产、家庭食品(早餐、婴幼儿食品、调味品等)、休闲食品、洗护日化等。目标客群上,与其它Ole'门店差别不大,瞄准的是高端家庭客群和时尚年轻客群,分别占比60%、40%。
Blt是华润万家Ole’旗下的满足时尚白领生活需求的高端超市,首家门店于2009年在深圳开业,目前已进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成都等全国多个核心城市,门店数40家左右。Blt经营面积1000-3000㎡,SKU约10000余个,进口商品占比达到一半以上,产品覆盖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华润万家之外,天虹股份旗下的sp@ce超市也走的是“精品”路线。sp@ce是天虹在国内首创的“都会生活超市”,立意是以“Life-style(生活方式)”为本的生活空间,希望与追求品质生活的顾客分享都会生活的内涵,共创“Natural Lifestyle”(自然的生活方式)。
目前天虹sp@ce超市在全国拥有近5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及江苏等省份,通过在优势区域密集布点,未来将继续稳健发展。
精品超市之外,仓储会员超市也是许多传统超市企业尝试的业态之一。
在国内的仓储式超市中,目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取会员费的仓储会员超市,如山姆、开市客、盒马X会员店、fudi等;另一类则是不收取会员费的仓储超市,如永辉、人人乐的仓储门店等。
一般而言,收取会员费的仓储超市,是借助会员制,通过设置门店会员费,让用户因为“会员”这个特惠专享的身份,主动到店消费,形成对门店的一种强依赖性。而不收取会员费的仓储超市,则主要是主打平价商品,可以说是没有套路,就是便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现存的仓储超市包括收取会员费和不收取会员费的品牌至少有13家,门店数量160多家。
二是开拓线上新渠道。比如押宝即时零售,得益于即时零售近两年来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超、连锁门店、便利店等正通过即时零售,找到新的增量口。
例如永辉超市,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永辉线上业务销售额达79.2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渠道主营收入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5.7%提高到18.7%,提升了3个百分点,且商品毛利率为三年来新高。再比如,山姆会员商店,2023年实现销售800亿元左右,其中线上销售占比47%。
事实上,近年即配已经成为传统商超竞相争夺的新高地。2018年,山姆与京东达成合作,入驻京东到家,通过设立云仓提高入驻城市的渗透率。去年7月,山姆会员商店在苏州工业园区率先试水,通过“现场体验、线上下单、极速配送”,让消费者拥有更加快捷的购物体验。
同月,高鑫零售M会员商店继1小时极速达服务后,线上服务再次升级,全国首店正式上线半日达业务,配送范围扩大至扬州中心城区及江都核心板块,服务近1000个社区。目前,高鑫零售M会员店已开出扬州、常州、南京3家门店,同时均提供门店7公里以内“小时达”服务。
综合来看,衰落之下,传统超市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和求变的方法,以寻求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不过,从过往经验来看,想要在短期内扭转这一趋势,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