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上海女生小关(化名)在查阅自己的滴滴出行记录时,意外发现一笔高达1414元的未支付订单,而这笔订单的时间却是在七年前的2017年。这笔“天价订单”的整个行程只有2公里左右,7分钟时长,而平台客服的回复是“正常,支付就行”。 5月12日晚,滴滴出行对此事作出情况说明,称平台客服未能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对此非常惭愧,并向用户真诚致歉。经核查,该笔订单费用存在异常,初步判断是当时司机误输入2遍导致。客服已再次联系乘客,并已修改订单金额。滴滴出行表示,会持续完善和改进相关产品能力。目前,当出租车司机输入车费与实际行驶里程、预估价之间存在异常时,平台会进行拦截并提醒司机核对车费。此外,开通免密支付的用户也无需担心,如果车费异常,滴滴会拦截账单不会自动支付,须乘客手动确认并支付。滴滴还提到了“车费卫士”功能,该功能覆盖绕路、未坐车收费、多收附加费等八大场景,当乘客使用网约车发生上述场景的车费异常问题时,“车费卫士”会分级启动拦、退、赔三大功能,确保用户打车费用透明合理。滴滴出行的迅速回应和积极改进的态度值得肯定。在数字化时代,平台的透明度和用户权益保护尤为重要。此次事件也提醒所有网约车平台,必须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用户的每一笔费用都清晰、合理。这也给广大用户提了一个醒,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异常订单保持警觉,及时与平台沟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