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校园霸凌现象一直让人很揪心。
韩国某网站曾经对成年人进行过一项关于“是否遭受过校园暴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每4个受访者中就有1个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甚至在韩国还有“校园暴力解决者”这类职业,只要出钱,就可以让学生得到保护,充当孩子们的保镖。他们除了护送孩子们上下学,还会协助搜索遭受校园霸凌的证据。
有的保险公司还推出了“学生暴力保险”,可想而知,真实情况是校园暴力问题在学校里面很严重。
关于这个题材的电视剧都拍过不少了,比如前两年爆火的《黑暗荣耀》,里面对于校园暴力和精神霸凌刻画的入木三分。
剧里那段体育馆五人组霸凌文东恩的戏码,真是看完了都要做噩梦的程度。
在学校里凌辱还不够,她们还要追上门去,在文东恩的月租房里羞辱她的贫穷,又再次对她施加暴力。
对于霸凌者来说,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游戏罢了,而对于被霸凌者,这将是持续一生的噩梦。
这段惨无人道的暴力行为不是编剧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现实原型。
2006年,清州女子中学14岁的小郑被3名同学集体施暴长达20余天,其中包括用卷发棒烫胳膊、用别针等尖锐物割划胸口和大腿、以棒球棒殴打等暴力行为,甚至在受害者的伤口结痂后,施暴者还撕开愈合的伤疤,进行二次伤害。
小郑也曾经像剧中的文东恩一样,向老师和学校求助过,可最终,学校和警方却以“加害者和被害者双方证词不同”这样荒唐的借口,草草了结了这件事。
具体的扯皮过程新闻没有曝出来,但看看剧里文东恩求助时的遭遇,不难想象,小郑当时遭遇了怎样的冷言冷语。
当时金恩淑编剧说,创作这个剧本,就是因为有一次自己和上高中的女儿聊天,不知怎么聊到了校园暴力,结果女儿突然问她,“是我把别人往死里打会让你更心痛,还是我被别人往死里打更让你心痛?”
对于母亲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地狱般的问题。
当时她感觉脑子里轰的一声炸开,构思了几日,一个讲述校园暴力受害者卧薪尝胆18年,处心积虑只想复仇的故事就浮现出来了。
然而,即便是各种优秀的文艺作品反复呼吁人们关注校园霸凌的问题,现实中却是怎么也无法遏制这种糟糕的风气。
就像金恩淑编剧借朴妍珍的口说的那样:“梦想是像你们这样的人才需要的,等你们实现梦想了,我花钱使唤你们就行了。”
在她看来,梦想是穷人才会苦苦渴望的光。阶级跃升、财富自由、逆天改命、人生赢家——这些童话只能骗底层阶级,对于财阀子女而言,他们一出生就拥有了童话的结局,梦想自然是个伪命题。
金汤勺、银汤勺、铜汤勺、塑料汤勺和泥汤勺,就代表着家境与阶级。家里用得起哪种材质的汤勺,对应的是孩子出生时的阶层,也预示了孩子们的未来。
因为在韩国,阶级和出身就是一切。
除了肉体上的暴力,精神上的霸凌更让人难以承受。
最近,在韩国的中小学中,一种新型的歧视和霸凌正在蔓延。
按照常理来说,“全勤”是指一个人非常有毅力,能够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或学业,在我们的文化里,这应该是一个褒义的词语,通常还会被树立成榜样。
但在韩国,如果哪个孩子每天都准时准点上学,从不请假,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全勤宝宝”之类的夸奖,而是会被同学们鄙夷地叫做“全勤乞丐”。
因为全勤也就说明了,他们的家里没钱、没能力在工作日请假出门旅游。
一位韩国爸爸最近就因为孩子被同学说是“全勤乞丐”之后非常苦恼。
他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学校规划了校外学习的活动,要求家长带着小孩到不同环境或者不同国家去体验,所以有些家长就会安排这段时间带小孩出国玩。
可他的工作收入一般,维持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已经捉襟见肘了,自然没有时间和财力带着孩子出国旅行。
当儿子的同学们知道了他从来没有出国旅行过之后,就经常嘲笑他是“全勤乞丐”。
儿子因为这件事非常难过,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也不愿意上学了。
爸爸也很伤心,他心疼孩子的遭遇,却也实在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生存之外的需求。
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赚钱养家,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他的月收入平均约合人民币1.5万元,除去生活费、房贷和保险费等等,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他本来也打算咬咬牙,带孩子去周边的庆州、江陵等城市玩几天,也算是弥补孩子从来没有除去旅游过的遗憾。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指名必须要出国,要去同学们都去过的塞班岛、新加坡、夏威夷等等地方,否则只在韩国境内旅游,还是会被同学们嘲笑。
让人无奈的是,如果施暴者的家庭有钱有势,弱势一方的受害者解决校园暴力事件的隐形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也不敢把事情闹大,所以很多韩国学生会迫于各种压力不敢告诉父母,只能选择忍受。
也就是说,这样不会造成皮肉之伤的隐形霸凌,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在默默忍受。
这位爸爸感慨地说:“我曾在什么都没有的环境下长大,穿最便宜的校服,也没抱怨父母买给我的东西。如今,儿子却因生活不富裕而被同学嘲笑,现在的比较文化似乎达到了巅峰,真的活得好辛苦。”
攀比之风盛行,再导致进一步的歧视和霸凌,这种暗暗滋生的恶意真的挺让人不寒而栗的。
韩国一向是消费主义大国,他们在奢侈品上的消费放眼全球都能排在前列。
2022年,韩国的奢侈品总消费额高达168亿美元,换算成人均消费的话达到了325美元,是全世界最高。
甚至为了购买奢侈品负债累累,最终还不起债自杀的年轻人也不少,所以当这股歪风刮到了小孩子身上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到格外痛心。
在韩国,名牌就是身份的象征。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无论收入多少,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定期去买几件奢侈品。
为了买奢侈品,他们省吃俭用,去做各种辛苦的兼职赚钱,甚至宁可饿肚子负债累累,也要买名牌。
为此,韩国把这种现象叫做“灵魂贷款”,也就是说,韩国人为了购买奢侈品,就连灵魂都可以用来抵押贷款。
在韩国教育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校园霸凌的主要原因,就是霸凌者认为被害者看起来穷酸、好欺负。
这些深陷消费主义漩涡的年轻人们表面光鲜,却头脑空空。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为了不被霸凌者盯上,也不得不去从众购买奢侈品、或是想方设法让父母带自己出国旅游。
跟上面那位父亲一样,50岁的朴大叔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个月的收入也就合5000元左右人民币,可是有一次,他正上高一的儿子却要他买一双3500元的名牌运动鞋。
这明显是他们负担不起的消费水平,父子俩为此还大吵了一架,但老父亲担心儿子因为买不起名牌鞋被同学霸凌,所以最终还是妥协,咬牙买下了这双鞋。
就像前面所说的,这种攀比的风气已经蔓延到了小学生中。
家住首尔的尹妈妈在参加自己9岁女儿的家长会时,发现班里孩子全都穿着各式各样的名牌,整个班级就好像奢侈品展会一样。
在这样疯狂的环境下,也难怪会滋生出“全勤乞丐”这种侮辱性十足的词语。
当然,这位爸爸为了儿子不被霸凌,最终也选择了妥协。他东拼西凑了一笔钱,让妻子带着儿子出国旅行,而他自己留在国内继续搬砖。
写到这里,真是感觉茫然又无奈,在韩国现有的阶级分层里,一个孩子未来的社会地位,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几乎就已成定局。
财阀、富人的孩子可以为所欲为,普通人、穷人的孩子只能夹缝中艰难求生。
再努力奋斗也改变不了天生的命运,所以就在虚假的泡沫中寻找寄托。
然而泡沫终将会破灭,留给他们的还是无望的人生……
文章来源于米粒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