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小孩帝国”教唆虐杀父母,聊天纪录看得我脊背发凉!仇亲期真的很可怕 ... ... ...

2024-7-30 09:4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互联网上跟谁聊天。前段时间,朋友推给我一个热搜,讲得是有人(不确定是成人还是孩子)组建了名为“小孩帝国”或“小孩乐园”的群聊组织。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乌托邦,他们只是聊天、吐槽父 ...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互联网上跟谁聊天。

前段时间,朋友推给我一个热搜,讲得是有人(不确定是成人还是孩子)组建了名为“小孩帝国”或“小孩乐园”的群聊组织。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乌托邦,他们只是聊天、吐槽父母,偶尔发泄不满的群聊,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这是反父母联盟,他们的宣言是:

小孩暴打父母猪,反对父母,父母最大的用处就是解(解除)防沉迷。

小孩万岁万万岁,免费给父母P遗照。

在这里父母有原罪,不能被称为父母,而是叫“公猪母猪”。

群里面有人经常发一些洗脑式的发言,当有新人入群,群里也必然会有人专门发一些孩子与父母成仇的案例,还有专业话术来给新入群的孩子洗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有些孩子就真的在洗脑下,给父母P遗照,还有人专门悬赏找人教训父母。

我的老天奶啊,现在的孩子别太离谱!

我印象中的和父母闹矛盾,心里默默怼一句“讨厌死了”,或者在日记里偷偷写下两句坏话就顶天了。

细思极恐的是,这些群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十来岁的小学生,他们本身就处于思维模式、价值观都发育不成熟的阶段。

在这样恶意的教唆、洗脑下,把一些简单的亲子矛盾激化成对父母的仇视、怨恨,把本来简单的倾诉,引导为对父母的辱骂和报复。

很难想象这样下去,孩子会被带偏成什么样。

我相信任何一个父母看到都会背脊发凉。

一、“仇亲期”真的存在

也许,你会好奇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怎么会如此仇视、恨父母?

因为孩子确实会有这么一个仇视、厌烦父母的阶段。

具体表现为,爱唱反调、爱发脾气、易燃易爆炸,每天都像个炮仗,一点就着。

父母说几句话,他就甩脸色。

轻则顶嘴,重则骂人,甚至打人。

而且什么扎心说什么:

  • “谁让你们生的我,我又没让你们生”

  • “谁缺钱不是找父母要,没钱没能耐你们生我干嘛”

如果你的孩子大概10岁以后,也出现了以上表现,那“恭喜”你,孩子大概是进入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仇亲期。

精神分析理论学家认为,仇亲期一般出现在青春期早期即12岁左右,一般持续2~3年。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跟孩子硬刚。

中国家长是不太允许孩子表达恨意的,当孩子尖叫着喊道,我讨厌、恨爸爸妈妈,甚至恶狠狠地诅咒时,父母会无比气愤和心寒。

第一反应,就是制止这种行为,然后试图去改变孩子的这种想法。

但这个阶段跟孩子硬碰硬真的不可取。

如果你正面硬刚,制止、辱骂甚至以暴制暴地对待孩子,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和叛逆。

当然不必太难受,一个孩子TA 能勇敢地表达对父母的愤怒和恨,这在另一种层面上也是好事。

至少说明孩子的「自我」在非常有力量的生长。

现在他敢反抗你,将来他也就能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间对他的所有不公。

所以,面对孩子的仇亲期,理智、智取才是关键。

二、爱是怎么变成恨的

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人因为嫉妒恨你;

也可能有人因为无来由的恨意而恨你;

但唯独孩子对我们的恨是,来源于爱。

爱而不得,进而生恨。

问题,就出在这个“不得”上。

很多人都说,我恨不得把自己全部都给孩子了,怎么就爱而不得呢?

微博上曾有一个很热的话题,#小时候没有一顿打是白挨的#。

  • 记得小时候自己只是和妹妹闹着玩,就被妈妈揍了一顿,真相却是自己拿打火机烧妹妹的头发。

  • 记得小时候妈妈不爱自己,甚至一脚把自己踹飞到墙根上,真相却是小时候的自己拿钥匙捅插座,妈妈为了救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记忆偏差效应,指的就是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会通过脑补、虚构来填补记忆空白,或者替换部分记忆。

而这也完美地诠释,小孩哥和小孩姐们是光记仇,但原因是一点不记呀。

你可能也是在几十年后突然某瞬理解父母,即便如此,你也知道已经晚了。理解不等于释怀,不再计较不代表原谅。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所以,我们养孩子,需要刻在脑子里的两个重要原则:

1、你的想给,是不是孩子的想要。

  • 薯条多没营养,白色多不耐脏,那个玩具有什么好玩的,不如我给你……

  • 反正不吃青菜最后便秘的是你,反正不写作业老师罚站丢人的不是我……

哪句不是为孩子好呢?

但,你有多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份爱穿越千山万水,跨过高山、越过河流,到达孩子那里时,TA能感受到几分?

殊不知,只有在他的想要里,付出你的想给,才不会费力不讨好。

2、你的想要,是不是孩子的想给:

孩子越大,我们的目的性变得越强,只想要了解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

  • 作业写了没?单词背了没?

  • 房间收拾了吗?这么晚你还不睡?

除此之外,只要我们认为“没用”的,就会选择性漠视、打击:

  • 孩子跟你分享个好玩的视频/游戏/玩具,你会说:就知道玩,作业写完了吗?

  • 孩子放学,跟你说学校外面有个卖XX小吃的,特别好吃!你会说:都是垃圾食品,有什么好吃的!

  • 他跟你八卦班上的同学,你会说:怪不得你考这点分,你看精力一天天你都放哪儿?

只盯着我们想达到的目的,不想思考孩子想要什么。

一句话堵死孩子的分享欲,所有情感的试探永远不同频。

殊不知,只有在他的需要里,寻求你想获得的,你才可能有所得。

所谓的爱而不得,不是你不给,而是你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也就是爱不匹配。

一旦不匹配,何谈爱或不爱?

孩子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望和被忽略、伤害,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爱,就会备受委屈,进而进入偏执的状态。

所以,到了仇亲期,他们才会一点就着。

三、小不忍而乱大谋

当然,看到这儿也不用太焦虑,觉得这父母也太难当了,怎么做都不对。

到也不用把孩子的恨意太当真,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恨父母的,他们只是用了不那么正确的方法在期待着父母的爱。

所以,放轻松,平静的接受孩子对你的讨厌、甚至恨。

只要我们整体上的爱是没问题的,孩子偶尔小事上的恨,很快就会过去的。

就好像手足间的相处,只要整体上是相亲相爱的,偶尔的相杀并不为惧。

也曾表示过非常讨厌DD,甚至会埋怨“要是没有DD,你们只生我一个就好了。”

最开始,我只要听到这类话心中就警铃大作:我最近忽视老大了吗?老人又偏心了嘛?

后来,抱怨多了、解释麻了。

我才发现,她基本都是因为某个事件而发出的抱怨:

  • 比如DD不按她的要求配合,她就讨厌他。

  • 比如看到DD晚上可以搂着我睡,她不行,她就厌烦他。

但是下一秒,她跟DD追逐打闹起来,玩的开心的时候,这事儿就翻篇了。

所以后来,我不再去解释这些问题,只是问,“DD又怎么惹你生气?”、“你们两个又吵架啦?”

然后,她就叨叨来龙去脉,说DD如何如何气人,然后气消,接着去玩,姐弟俩感情完全不受影响。

所以我便想,我们跟孩子之间,我们管教、批评、迁怒孩子的时候,他一定是讨厌我们的。

他讨厌你、恨你的当下,不要去搞对立,就随他去好了。

因为某件事再讨厌,这也是一种很暂时的情绪。

只要你不是天天拿孩子当出气筒,只要你大部分时候都爱他,他发泄完了、事情过了,就翻篇了。

当时的小恨,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大爱。

仇亲的小孩很拧巴的,一边想努力推开你,一边想让你抱紧他,拼命地寻找蛛丝马迹证明自己被爱着。

所以,别被他们张牙舞爪的样子唬住,真的去跟他们计较、去针锋相对。

随着大脑、内在自我的逐渐成熟,孩子内心的激荡总会过去的。

小时候,孩子要靠被父母爱着才能活下去,那是他的生存之道。

长大后,孩子通过否定\反抗\攻击父母,逐渐走向独立,这也是他的必经之路。

备好强大的心脏,丢掉没用的面子,你跟孩子就能平稳度过~

文章来源 CC爸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