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道,一眼望去,四五家空店,大门口贴满了招租的告示,广东话“空”等于“凶”,“空店”如同“凶店”,不好听,于是香港人称为“吉店”。
香港最近市面上多了不少吉店,港媒采访了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对方表示:目前香港经济正在复甦,吉店反映不少行业正在转型。
这个“转型”理由看似牵强,但也是如今可以形容比较“到位”的解释了,不过他也承认,若这类吉店多了,游客看到也会有不同的体会。
从去年开始,香港陆续出现“吉店一条街”,今年春节后,开业近40年的“大昌食品市场”、还有人气牛丼店“加藤屋”等港企先后宣告全线结业。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预料,未来将有多达3000间餐饮零售店倒闭,港府面对这样的环境表示,一家倒闭,还会有一家新开,市民无需过于担心。
不过,随着大量港人北上消费,加上一部分人不在香港居住,购买力跟消费力的确是有所下降,因此这也成为关门小店老板抱怨的关键理由。
而在香港网络上,最近出现大量“免顶手费顶手”的贴文,当中不乏开业不久,装修齐全的店名;而大部分更是传统旺区的饮食业。
在香港,业主会要求店家给三个月的押金还有一个月的预付款,若店家开不下去,就会免“顶手费”将自己辛苦装修好的店面奉送给新租者。
看起来亏,但实际上是算“输少当赢”,一旦有新租者看中了,那么店家就可以向业主拿回押金,这样至少还有点小钱可以拿得回来。
如今,大规模的出现“免顶手费顶手”案例,也引起TVB东张西望的关注,因此,摄制组特意走访香港多个美食区,去探一探究竟。
他们来到最多特色餐厅的新界大围,结果发现这里同样涌现“结业潮”,在街头巷尾涌现不少吉店,很多人大吃一惊,真不是开玩笑。
在TVB镜头下,一家在大围开餐厅的老板李先生表示,有餐厅开业不足一年半,宁愿以10万元还原装修,都要匆匆离场,可见生意之惨淡。
有餐厅小店表示,开业几年,头一年生意还好,第二年就被加租金10%,店面积不到10平米,如今的租金是4万多港币,实在难以继续。
而且,不只餐饮业遭殃,就连菜市场里面大量湿货放摊同样抵不住“结业潮”,很多商家实在捱不下去,纷纷选择退场,令街市出现不少吉店。
那么问题来了,开店最大的开支是租金,为什么香港业主不肯减少租金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大型的发展商,他们面对的是公司上市的规定。
集团经营把店面商场上市去“圈钱”,其中一个条例就是出租的租金,90%必须给股东,所以一旦减价的话,就会出现对股东不负责,影响股价。
而另外一个是小店家,他们为什么也不肯减租呢?原来,很多人是向银行借贷购买店面,一旦大幅度减少租金,银行就会重新估算店面价值。
这样就导致小店业主面临物业贬值,有的就会被银行追讨其中的贷款差价,所以手头有钱的业主,宁愿不减价也要丢空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外在因素固然重要,但店家营业质量更需要重视,就如其中一间开了40多年茶餐厅业主表示,自己坚持把关出品,客人放心。
他表示,现在的条件的确是很艰苦,但保持质量,开源节流,客源还是会保持住的,忍一忍就过去了,香港经济一定会有好转的一天。
文章来源于 真实的香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