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记者亲测!真便宜了!这届年轻人通过评论“哭穷”,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 ... ...

2024-12-20 14:50|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最近,这届年轻人又出手了这次是“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整顿”各大平台来了什么是“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在一些餐饮、出行、外卖等互联网服务平台上,老用户反而享受不到优惠,甚至价格更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 ...

最近,这届年轻人又出手了

这次是“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

“整顿”各大平台来了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在一些餐饮、出行、外卖等互联网服务平台上,老用户反而享受不到优惠,甚至价格更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算法,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等,建立所谓的“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争取享受更优惠的价格。


▲近日,“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


评论“哭穷”

记者亲测搜到更多“优惠价


还有这样享受优惠的办法?记者马上搜索某外卖平台,找到最近的一单外卖订单,评论道:“价格太贵了,太穷了吃不起了下次不点了!”然后关闭后再搜索同一家外卖店铺,发现之前所点的菜式竟然立马便宜了2元。

▲记者在某外卖订单下评价“太穷了吃不起了下次不点了!”随后搜索同家商店菜价发现“到手价”便宜了2元

记者再去某购物平台搜索一包600克的进口水果麦片,发表了评价:“太贵了,穷吃不起了,要是价格减半再说。”然后关闭后再打开该平台搜索同款600克的水果麦片,看到的价格从之前购买的63.9元便宜到券后价为54.9元!早知道有这个“券后价”记者就不买这么贵的了!记者在另一购物平台找到常购买的纸尿片订单追加评论道:“价格偏贵了,我好穷下次不买了。”关闭后再搜索同款同店铺的纸尿片,竟然发现价格优惠了差不多15元!

记者又尝试去某出行平台搜索从深圳飞往昆明的机票,一开始搜到的机票价格都是700元-800多元不等的单程票,记者尝试联系在线客服发送对话:“有没有更便宜的机票优惠,我好穷啊,不然就订不了机票了!”该平台立马给记者推荐了“特价机票”查询,搜索到深圳飞往昆明的单程票竟然有350元到588元不等的特价票

▲跟客户线上“哭穷”后弹出了“特价机票”
记者再翻看网友评论,也看到有网友写道:“刚亲测过了,某平台下单付款后点击申请退款,选择理由:看到更便宜的商品。再点击进去重新购买,果真便宜了!这下心里舒坦了。”难道大家不“哭穷”这些平台就不会在一开始就给大家推荐最优惠的价格吗?通过这些手段,真的可以左右平台给消费者设定的“穷人设”吗?

▲网友评论截图

某平台回应:

“不存在‘杀熟’问题”


记者就此价格问题尝试咨询某外卖平台的在线客服,客服表示:“平台不存在‘杀熟’的问题,商家这边的价格是跟商家经理定价的,平台也有规定要跟堂食是一样的价格。”还表示:“商家菜品价格对所有用户都是一样的。”

▲某外卖平台在线客服表示:“平台不存在‘杀熟’问题”
记者再咨询某出行平台,为啥一开始搜到的机票价格都比较高,“哭穷”后能搜到比较优惠价格的机票?该平台人工客服回复表示他们“不会进行‘大数据杀熟’”,且该平台的机票价格“是会根据外放航司给到价格实时调整的”。

▲某出行平台在线客服表示:“机票价格是会根据航司给到的价格实时调整的”
据了解,“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行为。该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记者在某点评平台上搜索“大数据杀熟”,发现有多篇这样投诉帖子。例如,有一位消费者反应,自己和同事在同一个平台上购买同一家店的一杯奶茶,自己购买的价格是6.2元,同事购买的竟然是4.2元;还有消费者反应,她和朋友去某家菜馆就餐选择一个4人套餐,自己手机扫描付款要288元,但她朋友手机扫描付款就只要278元;还发现有一位东莞本地消费者表示“同样的团购比别人贵四五十(元),外卖也比别人贵”。

▲记者在某点评平台上搜索“大数据杀熟”,发现有多篇这样的投诉帖子

为了不被“算计”
年轻人出奇招
“反向驯化大数据”

这到底是差异化营销,还是“大数据杀熟”?有专家认为,从手段上讲,二者的边界难以厘清,但所谓差异化营销不能成为“大数据杀熟”的挡箭牌。据众多消费者反映,“大数据杀熟”会令消费者面临不公平的价格待遇,甚至扰乱市场秩序,对商家企业产生不信任危机,各大商家企业应该遵守公平定价原则。
为了不被“算法”“算计”,这届网友也纷纷献出奇招,反向驯化大数据,例如平时可以注意关闭个性推荐、广告推送等不必要的功能,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他们通过主动干预的方式,寻找破解方法,拒绝被算法“硬控”。
据了解,今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并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


网友建议:
相关部门多管齐下,打破“算法黑箱”

其实,“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也是来自年轻人对平台“整顿”。对于商家和平台而言,大数据杀熟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一次次遭受价格歧视、服务不公等不良体验后,内心的不满与反抗情绪必然会如滚雪球般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商家的品牌形象受损,用户流失严重。有网友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平台加强自律,多管齐下,打破“算法黑箱”,共同推进“算法向善”,建立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长久信任。
文章来源于东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