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关于重庆公租房经营权出让的信息。
该标的名称为:“秀山县公共租赁住房30年经营权出让”。
我注意到,目前秀山县公共租赁住房30年经营权给出的转让底价为37600万元。
标的包含乌杨小区、永安小区等9处公共租赁住房经营权,建筑总面积27.052714万平方米,总套数5335套。
其转让方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无独有偶,重庆联交所集团永川支所发布了永川区凤凰雅苑等8处公租房30年经营权出让公告,转让底价为6369.85万元,挂牌期满日期为3月11日,也就是明天。
3月7日,重庆联交所集团长寿支所发布了长寿区公共租赁住房30年经营权出让公告。长寿区公共租赁住房30年经营权转让底价为10.440592亿元。
早在2023年,重庆酉阳县龙潭镇等9处公租房28年经营权开始出让,底价4.02亿元。
……
由此可见,重庆多地开始出让公租房30年经营权。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转向。
对于这个现象,我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
严院长对行业有深刻的调研,我翻阅了他的朋友圈,已经更新到“走遍中国之2715”。
也就是说,目前他已经走访了国内2715个城市。
“公租房经营权的转让,从字面上的来讲,是很新颖的”。在严跃进看来,但实际上站在国资的这个角度就好理解了。
国资要盘活存量,公租房本身就是一个国资的概念。
因此,站在国资的角度就是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资资产的有效组合,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加现金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
他算了一笔账:通过出让公租房经营权,比如重庆秀山、长寿区案例,可一次性获得数十亿资金。
事实上,早在2023年,重庆就通过公租房特许经营增加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90亿元。
严跃进想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转向”:从“重建设”转向“重运营”。
在他看来,目前公租房已经进入存量管理阶段,政府希望引入专业机构提升运营效率(如物业维护、商业配套开发),减轻财政长期补贴负担。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租房性质不变,比如:申请门槛、租金管制不变。
严跃进表示,这符合国家“盘活存量资产”的政策导向。
正如他所言,我注意到这两天陆续发布的关于“公租房经营权转让”内容。
其中,有项目受理联系人接受媒体访谈明确表示,“受让方租金不能高于政府核定的价格。”
“重庆模式”。
重庆,真的修建了很多公租房。
我注意到,截至去年8月,重庆一共建成58.3万套公租房,住户有140余万人。
重庆的公租房数量,甚至比北上广深加起来都多,堪称“全宇宙公租房最多的城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重庆要建这么多公租房?
事实上,2010年在重庆启动的公租房规划与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这成为重庆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极大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
两项举措相辅相成,被称为“重庆模式”。
重庆公租房规划主要参考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公共住房建设经验,并有所创新。
产业+保障房
从2013年开始,重庆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并给予重庆户口。
同时,这是重庆城市化强有力的推手。
我查询资料发现:
重庆市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为2884.62万人,城镇化率为53%。
重庆市2013年常住人口总数为3011.03万人,城镇化率为58.4%。
重庆市2016年常住人口总数为3048.43万人,城镇化率为62.60%。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庆自身的特点决定。
重庆,是传统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很强。
根据重庆设定的目标,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我想,这是好事,重庆找准了未来发力的主方向。
我注意到,过去几年时间,重庆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确很快。
以2024年为例,重庆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0.8%,制造业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
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7%;摩托车产业和能源工业生产情况相对稳定,增加值分别增长9.1%和5.7%。
按照重庆的规划:到2027年重庆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
制造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重庆制造业提速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人口进城。
很显然,重庆公租房为制造业的大量产业人口提供了兜底性保障。
而另一个,就是重庆的新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年发展型城市概念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城市,二是青年,三是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重庆14~35周岁青年户籍人口约900万,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26%。
青年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进程。
今年,重庆发布了《促进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工作方案》。
其中,明确提到:力争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
而重庆公租房,对于在渝工作/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就在3月,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公租房申请收入准入标准的通告》,提高公租房申请收入准入标准,降低了申请“门槛”,扩大了公租房的保障面。
与此同时,重庆还推出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这是另一种住房保障形式,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不占用商品房首套贷款政策名额,价格比市场价优惠。
目前,已有8个公租房转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购试点,其中,城西家园、九龙西苑、缙云新居3个项目配售房源中未分配房源面向符合保障条件和标准的群众开放申购。
此外,2024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已开工建设14个项目、7000套房屋,2025年将新开工建设6000套,首批项目计划在2026年形成有效供给。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问题,
当然,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城市发展,亦然。
快速崛起的重庆,正在以新思路去作答。
文章来源于媒人观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