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珍爱网多地线下付费会员向媒体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有服务合同的门店突然闭店,服务中断、红娘失联或离职,总部客服仅回应已反馈,但后续并无任何进展,会员陷入退费难的困境。

3月21日傍晚,珍爱网官方回复称,西安一家门店关闭系正常运营调整,所有会员服务已妥善安排至新的服务团队,但并未就其他地方闭店进行回应。
云南昆明的魏先生告诉记者,其在2024年7月与珍爱网昆明俊发店签订一份相亲合同,服务期限至2025年10月。可在今年3月4日,该门店突然关门,服务被迫中止。魏先生想退回剩余服务期限折价19000元,但多次上门发现门店早已空无一人。“联系珍爱网总部客服,一直说是记录,没啥后续。”魏先生称。
后来他终于联系到此前负责对接的红娘,可对方告诉他,门店所有员工都“被离职”了。前一天晚上,门店领导突然称全员不上班了,等次日去门店,店里被上了锁。他们也一直在找门店的负责人,但电话一直关机。记者尝试联系该门店员工,但遭到拒绝。
西安、上海、温州等多地同样出现了闭店情况,而门店闭店、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在网络发酵。3月21日晚,珍爱网相关部门以邮件形式回复称,会员服务已交由新的团队。

有会员称门店存在诱导消费浙江温州的小吴也发现红娘离职了,一直沟通用的企业微信也被解散,他甚至还没来得及保存红娘的个人联系方式。
小吴先后购买会员投入了5万余元,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相亲对象,现在回想起来他悔恨不已。他说:“店里一直在介绍不符合我条件的女孩,最基本的一点,我在县里上班,我开始就是要找县里的,但她们一直给推市里上班的(女孩)。本来红娘说到期了也给我继续介绍,我还信了,之后(她)突然就离职了,我才醒悟过来,上当受骗了。”
检索黑猫投诉等平台发现,小吴的经历并非个例。仅黑猫投诉中,近30天中有关珍爱网的投诉就超过100起,其中以存在诱导消费、退费渠道不畅通方面居多,涉及全国多个城市。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4年年底,记者曾在西安实地探访多家珍爱网线下门店,同样遭遇了诱导消费的行为。

珍爱网门店往往位于商圈附近的高端写字楼内,店内装修高档,并刻意隔出多个小隔间。即便是下班时间,店内仍有多名顾客在咨询。
到店后需要先填一份登记表,内容涵盖个人主要信息、收入情况等,之后红娘会提出查看顾客花呗额度或者信用卡额度。
对此,工作人员解释:“是为了保证资料真实性,对会员负责。”
记者发现,这些线下门店套路大致如下:
首先是制造焦虑。谈话中,红娘反复提及年龄问题,并拿出年轻会员进行比较,制造“到了不得不找的焦虑”。
其次,一直强调专业性,“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降低消费者的警惕性。
再次,采用车轮战、疲劳战,往往会有几个红娘轮番上阵,争取让顾客放下戒备,当场完成签约。

例如,当天记者刚登记完个人信息,红娘又要求在几份协议上签字。记者仔细查看发现是一份电子合同,而此前,对方并未提及任何有关合同及收费的情况。合同所示,半年期服务费25800元,服务期内,只要门店安排的约见对象数量达到合同约定数量的,门店有权不再提供服务。对于协商标准等未有明确规定。
记者对合同条款提出质疑,并表示自己手头没有那么多钱。红娘选择打感情牌,声称和记者是老乡,一定会尽全力寻找合适的人选。
同时,对方多次诱导记者用信用卡或花呗进行分期。
眼看记者迟疑,红娘又拿出了活动促销的说辞,称活动期内可打折省下数千元。在多次表达还需要考虑的意愿后,记者选择直接离开隔间。
珍爱网曾因虚假宣传被罚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多起网络不正当典型案例,珍爱网因向用户发送虚构信息、宣传虚假案例等,被处以170万元罚款。

对此,《新京报》发表评论,当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就打不疼违法者,这样的处罚就失去了意义,反倒可能让涉事婚恋平台变本加厉,加大对消费者的“收割”力度。“羊毛出在羊身上”,婚恋平台“收割”消费者,再将钱拿出部分上交罚单,表面上达到了监管效果,但并没有带来惩前毖后的效果。
因此,“重罚”同时还当“重管”。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婚恋平台的监管力度,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能只是罚款了事,更要责令整改,对那些涉嫌诈骗等犯罪的婚恋网站,该下架要下架,该严惩要严惩。
民政、应用商店等相关方面也要形成治理合力、监管合力。应用商店要尽好管理责任,在App上架前,要进行运营模式评估,做到合规上架;App上架后,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同时,还需要民政部门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法规,将网络婚介纳入强力监管之下。
此外,广大网友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对网络交友要保持警惕心理,自觉抵制违法交易,一旦权益受损,也要及时保全相关证据,积极维权。
文章来源于《中国经营报》综合自新黄河、央视财经、《新京报》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