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小米su7高速燃爆致3名女大学生死亡,是时候醒醒了…

2025-4-3 13:10|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这几天,小米su7 在高速上发生碰撞导致3个女大学生死亡的新闻引爆热搜。事情发生在3月29日晚。三个女大学生开着一辆小米su7 ,结伴出发前往安徽池州参加第二天的事业编考试。因为高速道路施工,智能驾驶系统好像没有 ...

这几天,小米su7 在高速上发生碰撞导致3个女大学生死亡的新闻引爆热搜。


事情发生在3月29日晚。


三个女大学生开着一辆小米su7 ,结伴出发前往安徽池州参加第二天的事业编考试。


因为高速道路施工,智能驾驶系统好像没有及时监测到障碍物并减速,两秒后切换为人驾状态,但车主没来得及变道,直接撞上了隔离带的水泥桩,车辆瞬间发生爆燃。



等到救援人员赶到时,两个女孩已经烧没了,尸体基本炭化。


另一个坐在后排的女孩,被救出来后也经抢救无效死亡。


随后曝光出来的事故车辆照片,触目惊心。



前半部分已经没了,车基本也被烧的就剩了个架子。


难以想象,当时在车内的几个女孩,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和绝望。


真的很惋惜,活生生的三个年轻人,就这么没了。


二十出头的年纪,原本,她们即将奔向更好的前程。


车主小罗,已经和男友订婚了,马上就要开启人生的下一篇章。


谁能想到,这段旅途的终点,却是死亡。


惨烈的事故,在网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死者家属也出来发声,质疑小米汽车安全性能存在问题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质疑点主要有三:


为何车门是锁死状态导致死者无法逃生?


为何智驾从预警到人接管中间只有两秒的时间?正常人谁能来得及反应?


为何车辆发生碰撞后会起火?



小米方面也迅速给出了回应。





雷军本人也在微博上表示,将全力配合事故调查,回应家属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其实,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起事故并非偶然。


所谓意外,可能只是技术缺陷和人性侥幸的叠加。


首先,能引发事故的几个重大因素在这里面集中出现了。


高速行驶,深夜视线不良,又遇到道路施工被迫改道,驾驶人双手离开方向盘……


简直是buff叠满。



出现紧急情况后,只给你2秒时间来反应,就算是老司机都来不及反应,更不用说三个没几年驾龄的女孩了。


其次,根据小米给出的数据来看:


撞车前17分钟,车辆NOA系统激活,行驶速度为116km/h。


而撞车时的车速为97km/h。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


目前,在很多汽车碰撞实验里,最高时速也只有64公里。


到了80公里,基本就是所有汽车的安全临界值。


陕西大客车80公里的速度撞到隧道口,造成36人死亡的惨剧仍然历历在目。


在碰撞物体为静态的实验环境下,车辆撞上基本就是报废,车里的人很难生还。


让智驾开到116公里,一旦发生碰撞,人的生命会脆弱到超乎你的想象。


事后,网易汽车重走了事故发生的路线。


其实,在这一路上,都设置了警示标志。


离事发地三公里时,就出现了前方施工的警示字幕。



两公里处,出现施工警示牌。



600米时,再次出现警示牌,此时若车主谨慎驾驶,注意观察,就应该开始减速。



再往前开,就出现了60公里的梯次限速牌。



这个时候,车辆的速度就应该降到60以下了。


智能驾驶没有识别并减速,驾驶员竟然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她本有足够的时间变道,但数据显示,碰撞前16分钟和前8分钟,车主就被监测到了分心和双手脱离方向盘的情况。


直到最后约100米的距离,才反应过来,还要在两秒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我想就是f1赛车手来了,也很难做到。



完全用智驾取代了人驾,而忽视了实际路况,是这起悲剧主要的原因之一。


死者小罗的妈妈说:自己一直提醒女儿,现在的智驾技术还不成熟。


不能过度依赖智能驾驶。


但女儿一直没往心里去,说没事的。


没想到,一语成谶。



技术的进步,不应该成为放松警惕的借口。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小米的汽车就没有任何问题。


宣传的时候不是有“施工避让”的场景,为何又出这样的事情?



对此,小米的回应是自家的AEB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可为什么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开始强调这点?


在之前的宣传中,没有重点提醒车主这部分的缺陷,这是对他们安全负责的做法吗?


不能吃流量红利的时候高调营销,一出现问题就推脱给智驾,这个事件,小米公司必须要有一个说法。


当然,目前事故的根本原因,还在调查当中,我们还需要静待相关部门给大家一个公正公平的调查结果。


但,这起惨剧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


现阶段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真的没有做到可以完全依赖的地步,更不能代替人驾。


无论什么时候,方向盘只有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安心。


这些年,关于智驾已经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前有小鹏汽车车主打开LCC辅助驾驶功能后分神,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造成一人死亡;


后有特斯拉在Autopilot状态下未识别弯道,冲出路外撞树起火,导致2人死亡。


这些悲剧,无一例外都是驾驶人过度信任智驾的结果。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充分相信智能驾驶了。


有小米车主让智驾开车自己在车上睡觉的;



有车主遮挡住前挡风玻璃,自己不看路让智驾开的;



很多人觉得,智能驾驶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都这么普及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然而,现在的智驾技术,还远没有达到能够代替人驾的程度。


别看很多车企把自家的智驾技术宣传的五花八门。


营销的时候,又是NOA又是FSD这些高大上的词汇。


但智驾这个词,本身就是个被过度营销的概念。


它被营销放大了功能性,可实际上现阶段所谓的智驾就是辅助驾驶。



从技术上来说,智驾就分为L1到L5这几个等级。


只有达到L3级,驾驶员才能在高速公路双手离开方向盘。


而现在,没有任何一家车企的车,达到了这个标准。


注意,是全部。


可在营销宣传的时候,他们不会告诉你自己不达标。


各种暗示你可以自动驾驶,作为卖点。


等到出了事,一句辅助驾驶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消费者有苦说不出,等到后悔的时候,往往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且更鸡贼的是,有的车企一开始是智驾,等到遇到特殊情况后,马上退出智驾模式甩锅给车主,而车主反应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样出了事故就是车主的责任,不是智驾的责任。


简直是太无耻了!


以上说的是车的问题,下面我要重点讲讲路的问题。


不能依赖智驾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数据是死的,但路是活的。


你永远也不知道,今天这一条路是这样的车况,明天又是什么样的车况。


中国的路况十分复杂,很多路常年四季都在修。


可能是突然冒出的路障,可能是前方出现一个大坑,又可能是施工围挡突然倒在路上。


谁敢保证智驾能够识别所有突发情况?


谁能保证智驾系统能提前规避所有危险?


所以,根据现在的法规,自动驾驶不握方向盘仍属于违法行为。


其实很多智驾系统预设的场景,都是在非常完美的路况下,但真正开车的时候,会发生很多难以预料的变数,需要车主灵活变通。


科技再进步,人命关天的事情都应该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依赖冰冷的数据。


别忘了,机器只能计算风险,而承担后果的却都是人类。


数据的错误可以修复,但你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真正的安全,不是数据堆砌的铜墙铁壁,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永不停歇的警惕。


再完美的系统,也抵不过一双专注的手和一颗敬畏的心。


文章来源于桌子的生活观,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