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除个人兼职外,还有殡葬店、殡仪馆、公墓陵园等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此外也有跑腿公司在清明节期间开启了代祭扫服务预约,截至4月3日已售出500多单,其价格从249元-4999元不等。代祭扫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现实条件下的一种变通,背后也有争议和温情并存。
代祭扫人中兼职者居多
清明节前,各种代祭扫服务在社交平台已开始流行起来,记者看到,各地私人代扫服务的价格基本从200元起步到上千元不等,内容均包括敬献鲜花、鞠躬行礼等等,为了增加信任度,一些代祭扫人还会提供全程透明反馈,称可以现场拍照+视频实时记录。
据媒体报道,天津当地一家墓园提供的清明节“代客祭扫”套餐显示,不同套餐价格不同。260元的基础套餐包括水果四种、新鲜捧花一束、点心一份、代客祭扫服务,280元的升级套餐增加清明小捧花;380元的基础套餐包括水果八种,新鲜捧花一束、点心两份,400元的升级套餐增加清明小捧花。
思思是居住在成都的兼职代祭扫人,她进入这个行业正是因为自己的一次经历。“之前在外地工作不方便回老家祭拜,偶然接触到这个服务,当时就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于是选择了代祭扫,感觉还可以。”思思看到这件事情既可以帮助别人也能赚点钱,于是有空的时候也开始接单。
“没有特殊要求都是200元一次,服务内容一般包括打扫墓地、祭拜、放置祭品、上香等等,具体还要根据需求者要求去做。”思思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因为代祭扫只是一个服务项目,为无法亲自到场的人提供一种让自己安心的途径。

网上发布的代扫墓服务
实际上,思思接到的业务并不多,在她看来行业内目前兼职的人更多,但这仍然是一件需要保持敬意和严肃对待的事情。
高端定制套餐高达4999元
4月1日,郑州邙山陵园内,代祭扫员小李按照订单要求,带着白菊、糕点和林琳手写的家书,替她完成了一场“隔空祭扫”。林琳居住在加拿大,因为不方便回国于是在跑腿平台上下单购买了“代祭扫”服务,小李原本也是一名跑男,因公司推出了代祭扫服务于是加入其中。
小李称,和以往跑腿业务不同的是,代祭扫有五个流程,包括事前沟通、祭扫准备、现场仪式、远程参与、隐私反馈。“这活儿接的不是单,是别人压心底的话,送文件弄丢了能赔钱,可祭扫时漏说一句用户的心结就永远打不开。”
据UU跑腿平台提供的数据,今年清明节前两周,代祭扫订单量同比上涨58%,其中海外用户占比达12%,服务均价在 500-800 元,8个小时的高端定制套餐(含视频录制、墓地清理、供品采购)最高级别服务达4999元。

跑腿平台推出的代祭扫服务
“截至4月3日,已经超过500人下单了,很多都是预约清明节当天祭扫的,郑州、西安、长沙、成都等地方都比较多。”该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代祭扫服务主要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国内特定行业无假期工作者、行动不便老年人等亲自祭扫不便人群,比起传统跑腿的“送物”,更想聚焦于解决现代人的情感缺口。
代祭扫背后争议与温情并存
代祭扫是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传统习俗的适应性变革,它缓解了游子的焦虑,但也暴露出现代人对仪式感的功利化依赖。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向,反映了社会需求和职业选择的灵活性,每一份职业都值得尊重。也有人反对“孝道商业化”,称对先人的怀念还是自己亲自去比较好,传承和践行传统习俗,要更加注重情感的真挚和尊重。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也有不少城市当地推出了免费代扫墓服务,目前代祭扫行业也缺乏统一标准。面对争议的思思说:“有人需要就有人做,能正面的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就是有意义的事。”UU 跑腿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争议本质是传统孝道与现代生存困境的碰撞,平台的态度是“不替代,只弥补”。
“代祭扫业务反映了现代社会在传统习俗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平衡尝试。这种服务为因工作、距离或其他原因无法亲自到场的民众提供了表达哀思的替代方式,显示出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人文关怀。”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表示,尽管该服务存在争议,但只要服务提供者能保持敬畏之心,规范服务流程,确保服务的庄重性和专业性,也可以成为连接情感与传统的一种桥梁。
杨怀玉提到,社会应当理性看待这一现象,既尊重传统的祭扫方式,也应对现代生活的多样性保持包容,让传统与现代在实践中找到和谐的共存点。重要的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祭扫的核心——对亲人的怀念与尊重,不应被淡化。
文章来源于封面新闻,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