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表示,网上流行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并不可靠,避免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目前对于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大家一旦误食毒蘑菇中毒,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珠海市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则是由食用蟾蜍引起。蟾蜍皮肤及腺体中含有多类有毒物质,包括蟾蜍毒素、肾上腺素类似物等,这些成分可直接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民间流传“蟾蜍去毒偏方”,专家表示其均缺乏科学依据,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未获得任何专业认证。
据悉,蟾蜍毒素性质稳定,普通厨房加工手段无法破坏其毒性,实验证明,用120℃的水将蟾蜍煮沸加热,4小时后仍能检出毒性成分。至于泡酒消毒则更无科学依据,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饮用蟾蜍酒致死案例。蟾蜍不同于牛蛙这类可食用蛙,仅食用蟾蜍的腿也无法避免中毒风险,因为毒素可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
专家提醒,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蟾蜍毒素毒性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如不慎误食蟾蜍,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卫健委、深圳疾控、广州日报等、大湾区之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