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真的活该赚钱。
中美关税战,已经打了半个月。
毫无疑问,作为宇宙中心的义乌,已经感受到了寒意。
最近,不少外媒跑来中国,想挖点中国老板破产痛哭的故事,没想到全被老板娘们硬气打脸了。

老板娘聂自勤经营了近20年装饰品店,店内出口销售总额近一半都在美国,这次确实受很大影响。
本来4月底就要出货,但现在许多客户,因为关税要求暂停生产,怎么解决目前还不知道。
CNN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她:美国的生意对你有多少影响?
结果她回答:
“您看到了,确实有影响。但我们绝不会为这荒唐的关税买单,出货价格不可能再降。
如果美国客户要货,就生产、发柜。如果双方都觉得是赔本买卖,那么这生意不做也罢。反正美国客户不要,就转给别的国家的客户。”

如今的她一面联系欧盟客户分销订单,一面拓展国内市场。
她说没什么好怕的,就像去年感恩节,她们曾被砍单30万件,结果就连夜把圣诞袜改成兔年红包。
事情来了总有解决的办法。
焦虑没有用,睡不着也没用,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困难不要等,大不了就换个赛道跑。
不仅是她,还有一位卖文具的老老娘。
一位美国记者故意问她:“你们怕不怕美国也建起自己的小商品城?”
结果老板娘直接甩出一个词:“Never!”

这让记者瞬间语塞。
美国记者这次来本是想论证:高关税能让各种制造业回流美国,结果被狠狠打脸。
这个老板娘举了例子反驳她:
同样一个保温杯,美国工人时薪17美元,要真按这成本造杯子,一个杯子卖上百美元,你去买单吗?
确实,为什么义乌老板娘们这么自信?
因为她们知道,义乌商品在全球的竞争力,短时间内无法被替代。
正如做五金生意的老板娘汪楠所说的那样:
她手握自有品牌,产品卖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美国关税有影响,但就在前几天,她的美国代理商还补单了。
因为找不到比她们,还物美价廉的替代品了。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她霸气回怼:
“不可能降低成本,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跌,以前是客户要什么我卖什么,现在是我有什么客户买什么,主动权在我们这里。
我们有品牌定价权,关税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美国客户要就来拿货,不要就换赛道,义乌产品是卖全球,我们的合作客商遍布五大洲。
就算国际贸易没得做,我们还能做14亿人民的生意。”
这一幕幕画面令人振奋。
在义乌商贸城,有一二十万这样的老板娘,她们中很多人,都正面关税带来的影响。
很多人以为,被阻挡了财路的她们,会抱怨,会愤懑,会哀叹。
但如今面对关税的影响,她们应对方式惊人一致:
不卑不亢,不怨天尤人,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改变自己、先找出路。
在赚钱这件事上,我真的很佩服义乌老板娘的执行力。
想当初,为了把货卖到国外去,每天早上七八点,上百位义乌老板娘,聚集在广场上学英语。

她们中许多人已经四五十岁,身价千万、上亿,很多人没什么文化,但每天坚持早起学英语,只为了能和外国客人交流,多抢一单生意。
而更与时俱进的是,为了拓宽中东、欧洲的市场,老板娘们不仅学英语,还在卷阿拉伯语、希腊语、西班牙语、法语等等。
袜子店老板傅江燕,当初就凭借一段几十秒的英文产品介绍,第二天卖空了12000双圣诞袜。
如今的她,又学了阿拉伯语,已经能和客商线上交流,成功把货卖到中东去了。
不仅是学语言,义乌老板娘们,最初都是做传统批发起价。
但后来线上购物越来越发达,义乌老板娘们就开始学新事物。
有的老板娘,开始学直播带货。
虽然她们中很多人,对电子产品一知半解,在镜头前也无所适从,但还是坚持去学、去做。
后来AI技术火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焦虑被AI替代。
而义乌老板娘们已经让它“为我所用”。
她们用AI,做产品页面图、产品资料,用AI虚拟人直播带货,还用AI将拍的产品介绍,转换为36国语言,把货卖到全世界去。
这已经带来显著的效果:之前纽约时代广场,就出现了8位英语带货的义乌老板娘。
义乌老板娘的观点很简单,不仅要等客上门,还要主动出海。
义乌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她们客户在哪里,她们生意就做到哪里去。
今天为什么要写义乌老板娘?
因为她们,代表的是一种精神。
在面对关税的困局时,没有气馁、没有被打倒,而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规划布局,不卑不亢。
今年好像每个人都过得很难,行业变革、突然的裁员,经济下行、生活压力变大。
但其实难的不是我们,各行各业都很难,只要想赚钱就难。
而每个人应对难,所展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
面对这些变局,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在义乌老板娘身上,可以找到很多东西去学习。

首先:人挪活,树挪死,人一定要有变通思维。
义乌老板娘们,最初都是做国内批发生意。
但国内市场就那么大,只能不断内卷价格,于是许多人就转换思路:
把货卖到国外去。
后来美国市场打通,又敏锐察觉到了问题:
万一因为不可抗力,断了美国这条路,她们怎么办?
于是她们又开拓中东和欧洲市场。
这次关税之下,义乌老板娘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不是哭天喊地,不是跪地求饶。
而是立马调转方向,寻找其他出路。
已经开始做的产品,她们立刻想着,怎么卖到中东、欧洲,或者想办法转内销。
今天丢掉的美国客户,她们就想着加快去拓展其他客户。
她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人一定要学会“柔性思维”,不要让自己陷入“二选一”的困境。
更要学会变通,千万不能把自己困死。
有句话说的好:
人挪活,树挪死。
困局不是死胡同,换个角度也许就绕过去了。
其次: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
义乌老板娘们,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她们不管年纪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都从不会给自己“设限”。
她们很多人都是四五十岁,身价千万、亿万,但从来没想过躺平和退出。
早上七八点起来学外语,夜校里学直播、研究AI技术,学着用36国语言转换。
只要有新事物出现,只要有助于她们赚钱,她们永远不会停止学习,永远不会停止去探索。
看着她们你会突然明白:
所谓“年纪大了”“该安稳了”,不过是很多人画地为牢的借口。
反观我们很多人,年纪轻轻,已经在过温水煮青蛙的日子。
许多人下班之后,打牌、喝酒、唱歌,或者往床上一躺,刷直播、短视频、打游戏。
从学校毕业后,就放弃自我成长,再也没学习过了。
他们看似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以为万事大吉,三四十岁就开始躺平,最后等时代镰刀挥过来,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一天天重复以前的人生。”
第三:不卑不亢的精神。
很多人觉得,义乌老板娘做买卖就得“讨好”客户,美国客户不要订单了,就得低三下四去求他们。
但她们偏不这么干。
生意要做,但底线得守,面子也得要。
有客户以为咬住你的命脉,就故意压价,你就要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义乌老板娘,宁愿撤单也不降价,宁愿不做生意,也不去巴结他们。
在她们眼里,做生意就是双赢——
你尊重我,我也好好对你;
但你要是想欺负人,那回怼你没得商量。
该谈的生意好好谈,该守的底线绝不松。
然而就是义乌老板娘们,这股不卑不亢的劲儿,让他们找到了很多客户,很多人愿意跟她们长期合作。
其实无论是打工,还是做生意,都应该如此。
忍气吞声换不来尊重,只会让别人看轻你。
该沟通就沟通,该拒绝就拒绝。
别为了维持关系,就一味讨好。
与其委曲求全,不如摆明态度,划清底线。
鸡毛飞上天的故事,如今每天都在义乌上演。
在义乌老板娘风风火火的脚步里,何尝不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质?
困难就像台阶,绊不倒人,跨过去就行。
实在没路走了,就抡起袖子开条新路。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活下来的——
长江发洪水就修大坝,高原种不出粮就搭梯田,贸易战卡住了就找新出路。
天底下没有死路,只有不想动的人。
愿你也成为,像义乌老板娘一样,始终不停旋转的人。
遇事不躺平,跌倒自己爬。
永远在路上,永远在生长,永远正年轻。
文章来源于桌子的生活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