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发现
春夏季节若穿黄绿色衣服出门
就特别招虫子?
有时一低头发现身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虫
让人头皮发麻
这些小虫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蓟马非马
危害很大
这种不明飞虫叫作“蓟马”,多出现在春夏季,靠吸食植株幼嫩组织汁液为食。
蓟马的体色多为黑色、褐色或黄色,翅膀边缘呈细毛状,其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趋色性,是农业与园艺中的常见害虫,且难以防治。
蓟马的趋色性是其生物学特性之一,主要表现为对特定颜色的强烈趋向性,这种特性与其生存策略及环境适应密切相关;它对黄色、绿色、银灰色等亮色表现出显著偏好,尤其以黄色最为明显。对于传粉昆虫而言,明黄色的花朵意味着花蜜花粉的盛宴,而对于吸食植物汁液的小腻虫们,则代表着一片新的繁衍沃土。
与此同时,相比其他色彩,黄色对光的反射率较高,在昆虫眼中会显得格外明亮。同样的,白色的衣服也一样有类似的效果。这些亮色的衣服对于空中飞舞的小虫就像是一个光源,诱使它们争先恐后地赶过来。
蓟马之所以难防,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家族大、食性杂、产卵多、抗药性强等特性。虽然它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但一不小心也会让人不堪其扰:
据报道,浙江台州的刘女士与好友相约爬山,一行人穿梭于山间、草丛,徒步嬉戏打闹,玩得十分尽兴。没想到回家后,刘女士发现自己脚踝处出现了红肿的痕迹,瘙痒难耐,且伤口越肿越大,到医院后被确诊为虫咬性皮炎。

图源:台州晚报
虫咬性皮炎,主要指虫类叮咬,或接触虫的毒液、毒毛而引起的急性皮炎。虫子叮咬后,往往可引起叮咬处出现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鲜红色风团样丘疹,可能伴有瘙痒、肿胀、发红和疼痛,通常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改善,但有时也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除了蓟马
这些昆虫也容易被黄色吸引
在城市环境中,蚜虫和蓟马是被黄色衣服吸引的主要成员,在北方蚜虫占绝对优势,而南方则多是蓟马。
蚜虫在分类学上归属于半翅目蚜总科,是一类有着很高多样性的小型昆虫。几乎各类植物的嫩芽或花蕾上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也因常与蚂蚁共生而广为所知。
蚜虫不能咀嚼食物,它们的口器特化成针管一样的结构,以刺穿植物表皮的方式吸取营养。

图源:视觉中国
蓟马则属于缨翅目昆虫。这类微小昆虫因翅膀上有发达的缨毛而得名。与蚜虫类似,蓟马也不能咀嚼食物,但它们的口器更像是锉刀,锉开植物的表皮取食。
除此之外,小型的叶蝉、木虱、粉虱等也会落到黄色的衣服上来,它们同样对明亮的黄色有一定的趋性。和蚜虫、蓟马一样,这些小飞虫也有着类似的侵害植物嫩芽的习性。叶蝉、木虱和粉虱等与蚜虫一样同属于半翅目昆虫,也会用针管一样的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汁液。
城市中常种植的月季、栾树、杨树、桃树等都是蚜虫、蓟马繁育的温床,因此在春季这些植物萌芽开花时,它们会有极高的数量,也就在这个季节更容易出现在黄色的衣服上。
不过,虽然这些小虫子落在衣服上很招人厌烦,但万幸的是,通常它们对人都没有什么直接伤害。尽管可能弄脏衣服,好在它们既不吸血也不蜇人。
不过事有万一,蓟马和叶蝉有时还是会试探性地用口器刺一下我们的皮肤,造成轻微的叮咬感,一些蓟马受到刺激分泌的酸性物质也可能让皮肤敏感的人感到不适。
被虫“附身”
如何“脱困”?
当发现这些小虫落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慌乱之下用手拍打。这些小昆虫的身体非常脆弱,拍打容易让它们支离破碎,弄脏衣服不说,接触到皮肤还有过敏的风险。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将其抖掉、弹走,落在皮肤上的可以吹走它们,这些小昆虫并没有很强的攀附力,往往轻轻一吹就能解决问题。
若小虫飞入眼睛,则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蓟马的虫脚上有倒钩,一旦入眼很麻烦,此时,千万别随便用手揉,这些倒钩容易导致眼球结膜水肿、角膜上皮脱落。可用清水冲洗、滴眼药水、多眨眼等方式应对。

当然,如果实在厌恶、害怕这些昆虫,那么在春夏季节减少穿黄色衣服出门更加实际。
对于园艺爱好者来说,小虫则是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不过,解决办法也并不麻烦:
- 阳台的绿植可通过将黄色粘虫板挂在植物上方10厘米、喷洒肥皂水、修剪褐色“饺子状”虫瘿等方法进行防治。
- 对聚集在窗帘、墙壁上的蓟马,用吸尘器低挡吸除,安全又高效。
- 若发现蓟马在阳台、地板出没,可用肥皂水擦拭,破坏其滋生环境。

图源:人民网科普由于这些小虫对亮黄色如此“喜爱”,人们也想出了对昆虫趋色性的利用。稍加留意,大家一定不难见到挂在花木上的黄色塑料片,这便是用来诱捕危害花木的小虫的“黄板”。这些明黄色的塑料板的两面都有很黏的胶,被吸引来的小腻虫一旦粘上就很难脱身,以此达到无公害防治虫害的目的。
文章来源于央视网综合国家应急广播、人民网、潇湘晨报、科普中国、台州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