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王德峰教授分享过一个案例。他一个邻居和儿子关系很僵,每天一说话就会吵架。这位邻居又气又急,因为就要高考了,儿子的成绩还在不断下降,她却半句说不得。没办法,邻居只能找王德峰支支招。王德峰便给她提了建议:“从今天起,你别再把他看成是你的儿子,你也别把自己看成是他的母亲。你只要照顾好他的一日三餐,让他吃饱睡好就行。”邻居将信将疑,不再强势地管着儿子,也不再只盯着成绩,只管多做饭,少说话。没想到,一段时间后,邻居和儿子不仅关系得到了改善,儿子的成绩也一步步上来了。
朋友看了后颇受启发。当时,她儿子就读初三,成绩也下滑得厉害,动不动就和她吵,她还总以为是儿子的问题。不曾想,却是自己管得太多,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不得不用反抗来对她说“不”。
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青春期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底层是情绪问题。
所以,当孩子步入初中后,父母还想抓学习,就不要过分关注,过多插手,而要先捋顺关系。
1
青春期孩子思想独立有主见,父母若无视孩子的感受,侵占孩子的边界,只会激发他的逆反情绪。
父母只有少一点唠叨、说教,多一点尊重和共情,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才能赢得孩子已经进化的心。孩子的心力也才能专注于学习、思考,而不是消耗在与父母对抗上。2
心理治疗师李子勋说过,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做到“不求不助、有求必应”。给支持,就是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把孩子处成朋友。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提供情感支持与链接,从而激发出孩子内在的能量。
3
朋友之所以在孩子高中时去工作,就是不想目光都放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她想,她做好了自己,反过来也给了儿子一个榜样,让儿子可以专注提升自己。而这种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就是最好的教育条件。
这三点,看似父母做得少了,却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尊重、民主、安心、支持的家庭环境,而这就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抱持性环境。
成长在这种松弛的家庭,孩子自然可以全身心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全力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