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1月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共9章85条,其中在5条(第十六、十九、二十、五十五和七十九条)中均提到了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分别用“应当尊重”“不得违背”“应当符合”“符合”等词语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明确和强化,若“开展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符的活动”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同时,在第五十六条有这样的法律内容: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安全和劳动意识,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而所有这些指向的都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以“法”之力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 游戏是儿童已有经验的反映,儿童的游戏水平与其发展水平是同步的(皮亚杰观点),而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体验到了游戏就是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游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支持儿童在游戏中的高质量学习?支持的到底又是什么?教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作用?
目前,尽管尚无明确的游戏定义,但从实践层面我们或许可以从儿童的游戏体验来理解,儿童在“真游戏”中一定是自主的、有充分选择权的,并能体验到满足感和愉悦感的,即儿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想做的事,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地点和玩伴,自主决定游戏主题与玩法,不仅享有想玩什么、和谁玩,同时也享有不想玩什么或不想和谁玩的权利,这是游戏的核心要义。 而儿童在游戏中的高质量学习其实指向的是儿童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支持和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就需要支持他们从低等级思维向高等级思维发展:记忆思维→理解思维→应用思维→分析思维→评估思维→创造思维。
知道 VS 思考
教师在开展游戏或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高等级思维,但针对应该如何培养这个问题,老师首先需要明确“知道”和“思考”的不同点:
✦ “知道”与“思考”虽然有着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 有些孩子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一般;而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创造力。 ✦ 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
简言之,“知道”和“思考”之间是紧密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如果老师在支持孩子游戏或在日常组织活动时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仅仅让孩子“知道”,而不是激发孩子“思考”,这只能培养孩子的低等级思维。所以幼儿园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培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而不是快速找到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
以广西都安高立幼儿园“影子的秘密”游戏为例,孩子通过提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一步步去探究“影子为什么总是和脚连在一起的?”“怎么让影子分开?”“影子怎么变颜色了?”等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每个问题的答案,而是给足孩子探究思考的时间和表达表征的机会,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渐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教材,跟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互动中去学习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育应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能力。
教师提问的技巧
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教师的提问方式很关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不同的提问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思维路径,一个优质的提问能激发孩子更多维度的思考。
针对孩子的游戏,老师可以尝试去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概念性的问题,而非事实性问题。与此同时,老师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构建他自己的理论,即使孩子构建的理论是错的也没关系。孩子在思考,就是在发展,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思考,不要剥夺孩子思考的机会。
关于具体如何提问,台湾学者陈龙安也总结出了教师发问技巧的“十字决”供老师们参考: 替:让孩子多思考有什么物品或操作方式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除了……还有什么”的句式引发孩子更多维度的思考; 可:可能会怎么样?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大胆预测; 六:老师通过“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六何策略来检查孩子的游戏。比如孩子要去郊游,老师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孩子擅长学习是一种天生的性情,老师不要加以干涉,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形成自己的理论,培养他们成为高水平的思考者。如果老师把一切事实、结果都告诉了孩子,他们就不再需要自己去思考,最后只能停留在“记住、理解、应用”低等级思维上,而不能形成“分析、评估、创造”高等级思维。
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学会写多少字,数多少数,比起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好奇心、灵活性、自我控制、执着、合作。因而老师在构建课程或者设计活动时需要思考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品质,开发了孩子思考的能力,还是仅仅只培养孩子的写字、数数的技能。在学前阶段重要的不是孩子知道些什么,而是孩子做了什么。
在儿童游戏中 教师是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 为支持孩子更好的游戏,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要扮演好观察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具体来讲,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教具教材(游戏材料)、提供合宜的情境引导,以及探索游戏时的介入。
提供能反映幼儿的年龄和兴趣、以及适宜幼儿发展阶段的材料;同时材料尽可能使真实、无结构或低结构的,材料种类多元化,数量充足;材料存放基于幼儿能一目了然的容器内、整齐排放、标示清楚的原则。
为幼儿提供创作的图文资料或记录,例如创作陀螺图鉴或组合步骤,以六型六色拼出各式图案的照片或记录图,北海珍珠项链照片图示等等。张贴师生或幼儿讨论经验图表,幼儿设计图和自制益智玩具作品或照片,作为情境引导。
比如语言上通过提醒、暗示、建议、提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支持孩子;再比如通过平行平行游戏、共同游戏等方式参与孩子的游戏;又或者通过观察记录以及评价的方式使孩子的游戏得到进一步延伸发展。
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放慢教学脚步,放大幼儿学习历程。探索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实践的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和各方面的支持,老师只有重复操作才能发现问题,透过解决问题的历程,渐次引导,精进幼儿的能力。与此同时,课程经验决定幼儿的学习内容和保教品质,而专业用心的保教人员决定课程规划与保教活动的品质,保教人员的专业能力、开放的态度、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规划、给予充足的时间、耐心的等待等因素的加持,可以深化幼儿的学习能力,累积幼儿生活经验。
以“步步高”游戏为例,孩子想搭梯子上去,从1个梯子到2个梯子,再到全班孩子一起加入游戏把楼梯链接起来……
在日复一日的持续观察和倾听中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假设、验证、迁移、应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表现大大超越了教师对儿童原有的认知。儿童在游戏中冒险、合作、交流、喜悦和深度投入,这就是学习和发展最深刻的体现。
集体反思暨经验分享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会把自己在游戏场地记录的照片、视频,拿一些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有时候全班一起,有时候分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要给孩子上课或是教给孩子什么内容,而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去了解孩子的经历、孩子思考的过程、孩子内心的想法。
在这个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会互相帮助、互相质疑,对于自己或同伴做了什么的思考会更加深入,会一起利用这个机会解决问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明天他们要尝试什么,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会诞生各种精彩的观点,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认知、社交、情感……
经验分享
进行经验分享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经验回顾,发展后设认知。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讨论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引导孩子分享经验或作品,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聆听与赏析回应能力,同时,为后来的发展提供共同经验、激发延伸探究的动机。
错误01:“能不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这样的提问错在哪里?这样老师的指向是自己,而不是大家。老师应该说“请告诉我们”,我们要创的文化,是把所有孩子包含进来,而不是老师个人。
错误02:“重复孩子的每一句话”,这样做的错误在哪里?因为如果大家展开讨论,老师重复孩子的话,幼儿只要听老师的话就够了! 我们的课堂大多数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与孩子进行的对话,就像接球游戏一样,问题由老师抛出,最终再回归到老师这里来,老师从中得到锻炼。而我们主张是教师设置对话模式,让孩子抛给孩子,球不一定回到老师这里,老师有意往后退。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越说越好,越做越好。
反思讨论会是一天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们是自己体验中的主角,我们要鼓励孩子用多种视角在自由小组活动中探讨不同,结束后聚在一起讨论,分享体验,解决问题。
老师用简短的几句话,用反思会创造机会。要照顾在众人面前说话不自在的孩子,可以用一首歌让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渐进地敢于表达了。 反思是建构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一生中要过得好,反思很重要。反思的过程需要用问题来实现,老师们往往喜欢问好的问题,没有问好的问题,就没有创新。这样一来,“问题”的重要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教师在注重“问题”后,会弱化“答案”,孩子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从低等级思维向高等级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会培养创新者的思维,而在反思的过程中,老师会充当“麻烦的制造者”的角色,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这对发展孩子的高等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本身就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探索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是每位老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孩子真正富有创造性地成长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于 读懂儿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