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没上过辅导班且一直读的都是普通学校的孩子,却能把自己「卷」进达特茅斯学院攻读医学博士。有人认为这是中了基因彩票,也有人认为那是极少数的个例,没有参考价值。 但如果我们能走近这个家庭看看,就会明白: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其实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培养,只要父母不去破坏,孩子自然就能活出自己。
我的女儿很幸运,因为她有一个无限支持和包容她的父母,我和先生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培养她的责任心。我们一直跟她强调的是:学习是你的事,我们不会管,我们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也需要对你自己的工作负责。 非常可笑的是,我直到要搬家离开北京时,才知道她有厚厚一叠三好学生的奖状。她从来没告诉我,我也完全不知道。毕竟我那时实在太忙,经常加班,她自己放学后就在胡同里跟其他小朋友疯玩,到处乱跑,去别人家看动画片,也打架。不过她自己会在学校里就把功课做完。 如果我下班早,就会带她去玩轮滑。因为她喜欢读书,我经常把她丢在书店里,自己就去工作了。其实我最忙的时候,她追剧追得特别疯狂,这是她后来告诉我的。 我始终认为中国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了,为了专门陪孩子甚至选择辞职。但实际上,孩子的生命力是孩子的,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承托和支持孩子的环境就足够了。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独特性,我们家就需要我非常努力地工作来保持家庭的收入水平,所以我确实没有办法给到孩子太多时间。但她会一直跟我说「妈妈,我总得比你努力吧」。 也许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榜样的力量,尤其对于女儿来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我很认同「鸡娃不如鸡自己」,当孩子在成长路上跌倒或受挫时,我们自己本身得有足够的力量才能把孩子拉回来,不管是精神的力量还是金钱的力量。也许就是争强好胜的我和我先生的毫无要求这个父母组合,塑造了一个既要强又自洽且谦逊的孩子。
女儿初中三年,我没怎么在她身边,她只有暑假才会跟我在一起,其他时候都是我先生在带。她后来才告诉我们,她初中三年每晚都追韩剧,读小说。就因为韩剧,她学会了韩语。 所以我不认为孩子在初一摆烂了或者没那么积极就没救了,孩子自己本身也会作调整。我的女儿是在升初三时开始发力的,她自己认为高中就该努力了。 其实,她在读初二时对我的意见非常大,该经历的青春期挣扎我也没躲过,当时我们的母女关系是很难的。毕竟青春期要面对身体的转变和适应,也会有很多心理上的诉求,譬如容貌焦虑和早恋等问题。作为母亲,我理应在她的身边,但我当时只能保证每天跟她有半小时的视频通话。所以有一段时间,她会表现出对我无限的鄙视,甚至不理我或针对我。 一来二去之后,我有一次特别大的情绪爆发。我向她表达了我接收到了她对我的所有敌意,让她知道我的痛苦和伤心,同时也告诉她为什么我不得不选择这样的人生。反而因为这种真实和开放,我们之间有了一次彻底而坦诚的交流。 手机对于孩子生活的入侵是现代父母最操心的话题,但我觉得手机只是一个载体,手机出现以前同样也有电脑、游戏、追星等各种各样的干扰。 我的女儿初中时追星,我是陪着她追的。她喜欢谁,我就努力去了解那个人,还会给她买那个明星的东西。我一直都不会跟任何东西对抗,如果孩子喜欢玩手机,我们就把手机当作障碍甚至敌人的话,孩子很容易会往反方向发展。 我们很习惯把孩子存在的问题都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所有视线聚焦在这些问题上,想要去逐个调整。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问题,包括我们自己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总是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问题上,很多真正重要的事情就会被忽略,最关键是,孩子会感到自己是被拒绝的。关系一旦破坏了,就很难把孩子拉回来。 即使孩子真的摆烂躺平,我们也要相信孩子会有能力走出来,毕竟还有时间。我们也需要给孩子更多时间,陪他一起玩,一起去发现他的兴趣所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常常会忍不住。
我认为的陪伴不是物理上的零距离,而是我的思想和精神都要跟孩子在一起,这样即使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也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我到现在都还跟女儿玩一样的游戏,我们一直在玩一个装扮类的游戏。她最近刚开学太忙了,我和她也有时差,我玩完了就把自己的成绩发给她,她有空就一起玩。 反正就是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真正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哪怕这些事对自己来说是陌生的,即使我们懂的不多,只要能了解一点,或是为孩子做那么一点点,孩子都会感激涕零的。 因为这是他的生活,我们表现出感兴趣地去了解,甚至有参与的意愿,孩子会感觉自己被看见。这样孩子才会慢慢看到我们希望他学习好的需求,好的关系需要相互看到彼此。 比如陪孩子打游戏,有时我们的笨拙表现反而最让孩子喜欢,他会因此获得特别的成就感。很多时候,孩子内心的力量是从父母对他的仰视里生发出来的,这对于孩子成就感的养成尤为重要。 我认为最糟糕的是我们对孩子有着满眼的不认可甚至鄙视,如果我们只盯着孩子的毛病,是很难接纳孩子的。这样,毛病只会越挑越多,慢慢地,就把孩子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更难走进孩子的生活。
养育孩子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不是跟孩子斗,而是勇敢无畏地去跟所有的未知作斗争。我们都在恐惧孩子万一没有走上一般人所走的路就完蛋了,但实际上,即使他跟所有人一样走了同样的路,又能怎样呢? 如果孩子失去了生命的自主性,不懂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走任何一条路也照样泯然众人。 文章来源于 一土全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