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起清华附中女生砸伤安检人员的事件上了热搜。 事情发生在湖南长沙南站地铁安检处,这个高中女生的行李在过安检时,疑似有违禁品,安检员要求他开箱检查。
检查后,没有发现违禁品,孩子情绪激动了,与安检员发生了口角,当民警上前制止时,情绪失控,砸伤了女安检员的脸。 这几年,关于青春期的孩子为一点小事暴躁易怒,轻则和家长老师对抗,重则抑郁、自残,甚至跳楼,这类负面事件现在越来越多,说明现在的孩子情绪问题十分严重。 也就是说,一个人行为的极端是负面情绪积压的太多,此时再出现一两个小挫折,情绪就会像炸药桶一样被点燃,瞬间就暴发了。 而青少年又是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的人群,更加容易走极端,做出不计后果的选择。 包括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问题,比如厌学、成绩下降,孤僻不合群,遭受校园霸凌等等,根源都是情绪。
因为孩子成长中太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关注和正确的引导,造成了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心理扭曲。
所以从小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朵妈以前看过一本儿童心理学的书,有一个观念我觉得说的特别好。 家长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正面情绪,认为孩子表现的阳光积极才算心理健康。 其实不对,心理健康指的是,孩子对外界环境有恰当的反应,并且能管理这些反应。 也就是说,家长不必要求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开开心心的,当玩具丢了,和小朋友吵架了,考试没考好,孩子表现出难过、发脾气、哭闹都是健康的。
(朵师傅画 12岁) 不是说只有正面情绪才是健康的,所有情绪只要是恰当的反应都是对的,健康的。 恰当的情绪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比如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他本该愤怒的,发脾气的,这个时候如果无所谓,其实更可怕,因为校园暴力都找这样的孩子。 首先家长要走出,用正面和负面来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误区。 朵妈觉得,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就可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了,而只有父母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才能自我接纳。 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就是先接纳自己的情绪,能够接纳情绪才会向外表达,找家人找朋友倾述。 只要表达出来,就不会积压在心里,孩子心里就不会有大病,那么就不太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有一次,出去玩买了一个冰淇淋,吃了两口就掉地下了,马上就哇哇大哭。
朵爸听不得孩子哭,马上去排队又给娃买了一个塞到娃手里,可是朵师傅还是哭。 气死我俩了,爸爸在大太阳底下排了半天队买的,怎么还是哭!
我问娃为什么,朵师傅说,她就要地上那个,就想哭…… 那以后我就理解了,遇到难过的事情,孩子需要去体验这种痛苦。我们家长要有勇气,让孩子去经历痛苦,经历不幸,让他哭一会儿。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快乐的需要,也有体验痛苦的需要。 父母不接纳孩子的情绪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批评嫌弃,另一种是过分保护,赶紧满足需求,不让孩子哭闹。 因为当孩子遇到挫折该哭的时候,正是他体验接受自己情绪的好机会,而家长过分的关爱,让孩子失去了这个机会。
(朵师傅画 13岁) 除了接纳孩子的情绪,家长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记得朵师傅小学毕业时,家长们搞了一次聚餐,订了一个包间,男生一桌,女生一桌。 因为男生那桌有个家长老是说,你们看女生那桌还有好多菜,她们都吃不完,你们快去抢啊…… 但是朵师傅就特别生气,越说越激动,气得满脸通红
,说为什么女生就要被男生抢呢,女生家长也没有人说要去男生那桌抢啊,就是欺负我们女生! 但是我觉得换个角度想,孩子愿意跟我说,说明她把我当成情绪出口,首先我当好倾听者孩子就不会把情绪积压在心里,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果然我们还没到家,朵师傅就没事儿了。然后我就说,既然你那么生气,为什么当时吃饭的时候不提出来呢? 我说,你太棒了,虽然很生气但是还知道管住自己的脾气,比好多大人都强。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要知道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找合适的人去表达。 就像你的书要放在书架上,文具要放到笔袋里,这是一个道理,情绪也要放对地方,找对人,比如说找家长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下一次再有这种情况,妈妈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不要在马路上发脾气,不安全也不合适,可以等回到家再和妈妈说。 其实朵妈原本是想教育朵师傅,再不开心也不要在公共场合,比如马路上大吵大闹,像什么样子! 但是转念一想,不如先夸她没有在饭桌上暴发,总算给我留了点面子。 给孩子讲道理的关键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做到什么,那么一开始就夸奖她做到了,然后再提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孩子更乐于接受。
(朵师傅画 13岁)
文章来源于 朵师傅闯黄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