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东人,疫情的时候来香港读研究生,毕业以后拿着IANG签证在香港工作,一切都顺理成章。
买房完全是意外之举,之前根本没想过。因为我一直想象着“房奴”的日子不好过,租房反而更自由,可以换不同的地方住不同风格的房子,不需要因为预算迁就。
直到我三年内搬了四次家以后,彻底觉得累了。突然想象如果有一个自己的房子还是很幸福的。
想了想,不过就是花钱的事,毕竟香港租售比高,我每个月的房租跟买房供款差不多,如果买房的话也就是额外多出一些物业管理费罢了。
恰逢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上任,实行“先征后退”(税先交,7年成功转永居后可以退),不过我觉得这个很离谱,这个税费明明已经够付首付了,所以当时去研究了先租后买的付款方式。后来政策改成“先免后征”(不需要先交税,如果没转永居才需要补),当时看了很多数据,香港的房价明显处于下行,有很多的存量房,但我没有立刻下手,就这么持续关注着。
2023年施政报告
图:星岛日报
01
满意的大户型在哪?
时机成熟时,我开始看房。
实地看的第一个新房,是我一位同事收房的时候,我正好凑过去看看。
他买了启德的Monaco one。可当时我对启德的印象并不好,周边还有很多荒地,因为施工路绕来绕去的,住宅区密度很高,我同事1360万港元只能买一个500呎的小房子,三房一个卫生间的户型让我觉得很不合理。(我印象中他是在21年的时候买的,当时买在了高位)从那以后,对启德没什么好感,最初选房的时候就首先排除掉了启德。
Monaco one的卫生间
Monaco one整体格局
今年年初开始去看了一些楼盘,我当时的要求很明确:2000万港元以内,800呎以上,三房+工人房,中高层,偏好新楼。
第一套看了林海山城,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外,我是非常喜欢的,酷炫的停车场、超大的会所、电梯直接入户,保姆间设置在进门的一角完全隔离开其他区域,保证了私密性,降低工人姐姐对日常起居的干扰。厕所双盆洗手台,客厅岛台+开放式厨房显得整个客厅非常宽敞。
林海山城的厅很大
我自己一点不排斥开放式厨房,第一现在的油烟机够猛,不需要担心什么油烟的问题。第二我内地的家从08年开始就做的是开放式厨房了,其他社交平台上也看见很多人分享大平层做开放式厨房的。但我发现很多香港人就很介意,他们比较喜欢梗厨。
开放式厨房设计
但无论如何,临海山城实在太偏僻了,半山上又不是传统豪宅区,附近也没什么住宅和人气,直接pass掉了。
第二个去看了九肚山上的名日,一进到楼盘的感觉就不喜欢,浓烈的香水味、浮夸的水晶灯、暗黑的大理石和电梯间,仿佛去到了夜总会。
进门的整个感觉我不太喜欢
不过优点是户型方方正正,很实用,能看到海景。虽然在九肚山上,但走路也是可以走到地铁站的。
平平无奇,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九肚山可以看到海景
第三个去看了星凯·堤岸,这个楼盘在火炭站上盖,比前两个交通方便太多。但是是空中会所花园,旁边是密集的楼房真的喜欢不起来,阳台很小,每一层有很多小单位小户型,感觉不如对面的御龙山大气。性价比不高,平均呎价2万港元左右,除了近地铁以外没有其他优势。
星凯·堤岸
图:香港01
这里我有一个小感想:我发现香港人是很在意交通的,尤其钟爱地铁上盖的房子,离地铁站超过10分钟都觉得很远。但我个人没有特别介意,我觉得香港很小,大部分地方40分钟内都可以到达。
加上对比内地北上深这些一线城市,通勤超过40分钟的大有人在。哪怕是在我的老家惠州,二线城市,也有不少朋友通勤要半个小时以上,因为惠州很大,家住在城区但也需要到其他远郊区上班。
第四个去看了白石角的朗涛,我一位朋友住在这里,她个人的体验感很好,觉得白石角安静、空气好,科学园旁边也有些生活配套,可以坐shuttle bus出去地铁站。但是我当时去看的时候这个楼盘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靠海景的户型剩下一些底层我觉得隐私性不够好,或者是看出去有半边是对着公厕的位置。
隐私性一般
看完东铁线上的楼盘以后,发现香港有大户型的新楼盘已经没什么好选择了。(因为不考虑天水围、元朗以及将军澳等等太偏的区域)有考虑过要不要降低对面积的要求,考虑一下西九龙的楼盘,比如维港汇只能考虑500多呎的两房,因为三房大跨度到900多呎,直接超预算。之后经常在网上刷房源视频,看到启德有一套700多呎的三房户型的海景房,校网也比之前看的房子好,有一点心动,但当时也没有去看,觉得不着急,毕竟一开始对启德也没什么好感。
02
重新看启德 竟然就上岸了!
今年2月底港府重磅宣布撤辣,经常看到各种新闻推送说楼市火爆,加上美国降息,我觉得是时候可以再去看看房子了。
因为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大户型,所以这次打算打破偏见,再去多一次启德。
结果就是这次去,直接震撼我了!短短时间,启德变化还是很大的,之前乱七八糟的施工地现在都变成了广场和商铺,体育馆也初见雏形。
最先去看了The Henley,这个楼盘我很早就知道,以前就一直被它的弧形玻璃海景所吸引,只可惜剩下的房源并不多的,看上的那套要三千多万港元,超过预算了。
The Henley
图:星岛日报
接着去看了Grande Monaco,有一套1000多呎一梯两户的房子挺喜欢的,价格超了些预算但也还能接受,格局和层高觉得很舒服,致命的缺点就是在一楼,阳台直接对着门口,在阳台都可以和站在路边的人聊天了。
Grande Monaco
图:东网
最后去看了维港一号,当时来看这个楼盘的人乌泱泱的,我们拿号排队等了快两个小时,一开始看了高层的单位,看完以后就觉得我想住在这个地方!
维港一号
图:星岛日报
算是一种磁场吧,下楼就跟中介说我想订这套,结果发现刚刚被人签了。立马问同户型还剩下哪几套,天呐!得到的答复是只剩下一套中高层,其他都是低层了。
我问中介能不能现在上去看那套中高层的房子,结果说需要重新等排号。
排号现场火爆
好在当时有人正好排到要去看这一套,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去看了,看完以后发现跟高层的景观也没有什么差别,我知道如果今天不订这一套,这种格局户型的房子不多了,买一套少一套,担心犹豫就再也没有了!我不想失去这次机会就立马下订了!写到这里多少感觉还是有点冲动的,不过心动本身也是需要冲动的嘛。
当然,也理性地考虑过启德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云巴、都会公园、体育馆以及邮轮码头等等。这个楼盘位于跑道区,优势就是海景、没有公屋、安静、下楼就可以在海滨长廊上散步跑步,缺点也很明显:交通不方便,之前政府规划的地铁、地下行人通道等等都没有兑现,现在只剩下云巴。
云巴
图:香港01
不过,我依旧觉得基于启德未来的定位,随着体育馆即将完工,未来跑道区会有越来越多的住户,邮轮码头的游客需要出跑道区,交通配套问题迟早会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自住,心理感受舒服最重要,门口有大巴直达地铁站附近,对于我这种自雇人士不需要每天赶时间上班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本身跑道区开发商的地价比中心城很多楼盘要贵不少,但现在跑道区价格低于中心城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一旦交通问题解决了,楼价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我无法保证自己买在最低位,只知道这个位置不算太高,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有升值空间,自住而言,身心喜悦就足够了。
03
想象中的家慢慢落地
时间线上来看,我是3月份订的房子,5月底完成按揭,6月份收楼,7月份到深圳南山国安居找设计师出设计图谈了全屋定制,原三房一套+工人套,改成了两房,打通做了衣帽间+书桌。
客厅部分设计图
沙发电视部分
这个决定也是纠结了很久,毕竟改完如果以后要卖可能不太好卖,可能很多香港人会觉得这样很不实用。
卧室做了隔断
打通做了个书桌
有了设计图后,8月份开始找香港的施工队,开始砸墙、拆门、做吊顶、改电位等等。
材料陆续到位
墙壁完工啦 选了
最近收到了柜子的快递,工人师傅开始安装了。现在装修已经进入收尾工作了,预计这周完工。
师傅在安装电视柜
衣柜也装好了 散味中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部分设计吧,我觉得拥有衣帽间书桌后幸福感爆涨!看着设计的房子一步步地落地,伸手触摸烤漆柜板的质感感受一切的真实感,这大概就是拥有家的意义吧!
满足了我对家的一切幻想~
现在客厅的样子
最后,建议大家在买房子的时候多做做攻略,计算好预算,除了房价本身还需要加上律师费、装修费、家具、电器、物流以及额外的人工费等等,一定要预留出额外的储备金!
在香港买房需要理性综合衡量价格、发展商、面积、朝向、交通、校网以及周边配套等。但理性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尊重自己的感受,房子是给自己住的,心情好能量磁场好就是最好的风水!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一见钟情”的房子。
好期待住进去喔
*以上内容为作者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港房研究所”平台意见。
所长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