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今天,上冲片区房价还在一万五六的时候,万科城的推土机,推出了一条“通往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在尘土飞扬的工地边缘,每天不仅有政企领导视察,还有大量的准购房者,迫不及待地数着建造的层数。短短半年时间,借助TOD小镇概念,房价完成从1.6万到3万的三级跳,未来荟毛坯卖到两万四,中间还有黄牛的影子;万科城挤牙膏一样从2万卖到3万,惊掉了许多人的下巴。这哪里是造城?分明是开发商与某些人联袂上演的金融杂耍,也成了2016年珠海房价暴涨的推手。上冲的热卖,让全国各地开发商涌入珠海,地王频出;上冲的热卖,也让二手房跳涨价格断层。现在回头看,TOD小镇这个概念用在上冲真是滑稽。
TOD是什么?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一个舶来品洋概念,“交通引导建设”,二战后解决城市无序蔓延的一个城镇开发模式。
上冲是香洲的神经末梢,隔壁是人气非常旺的坦洲,并不是可以无序蔓延的荒漠。当年上冲的根本问题是断头路太多,只要两个城市齐心协力解决所有的断头路,上冲居住完全不是问题。
为什么今天,这两个难兄难弟又成了珠海存量房大跌的推手?为什么最先在市场寒流中成为自相踩踏的绞肉机?核心问题是户型设计配比。当初开发商不是为珠海造城,而是把户型设计变成“韭菜分类器”。他们深谙市场调研之道,却把数据模型变成精准割韭的算法,户型配比里写满投机密码;他们通晓城市规划理论,却将城市空间切割成资本游戏的棋盘。万科城89平小三房与110平小四房7:3的畸形配比,深度结合当年首付降低到两成的政策,完美契合了短线炒作的数学公式——投资客占比突破七成的魔咒,因此能将刚需房快速炒作到当年豪宅的价格。对面的未来荟,设计出了满汉全席的户型,35平/44平/47平/64平/74平/79平/85平/90平/95平/109平的户型矩阵,就像赌场里精心设计的筹码梯度,让每个怀揣暴富梦的投机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入场券,找到对应的赌桌。喊着“建筑赞美生命”的企业,不是在学习工匠精神,而是在图纸上精确计算着每平米能收割多少焦虑:标榜“让建筑有温度”的开发商,不是打造百年老店,却是用冰冷的数字矩阵来推演销控。
假设万科城和未来荟当初的户型设计是从居住出发,89平小三房占比30%、110平四房占比40%、150平改善大四房占比30%,这两个楼盘也就不会蹦极了,而是一个真正的宜居小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深圳市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万科预亏450亿兜底时,我们终于看清:所谓的活下去,不是审时度势履行社会责任,而是“你死——我活下去”;所谓的打造“百年老店”,不过是资本游戏的遮羞布。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们研究了多年老子的生意经,一度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最终还是在踩缝纫机的时候,想起了老子的另两句真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万科城和未来荟的业主们资产大幅缩水,但是“稳住楼市”的冲锋号再一次在政治局会议中吹响,政策底正在向市场底过渡,就像一个落水的人,脚尖已经踩到地,不用自相踩踏了。
不过,下一次楼市如果回暖大幅度反弹,万科城和未来荟的业主们还是要有个清醒的认知:小区户型设计角度看还是属于刚需房,不是仁恒星园那样的改善标的,也不是尚东领域那样的保值豪宅,TOD小镇它也不是乌镇。
珠海买房,记得扫码先咨询一下猪哥,从业近20年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无论豪宅还是刚需房,都能帮你精准定位。卖房的朋友,挂牌前记得跟猪哥聊聊,如何让自己的房源分达到8分以上。
文章来源于 猪哥哥房产资讯,不代表 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