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经历这样的崩溃时刻:每天上班忙得脚不沾地,下班到家都7~8点了,可娃的学习还一片空白,什么都没做。
最近,我在社区里发现了一个典型的双职工家庭。
爸爸妈妈都是高中老师,晚上还要带学生上晚自习。没时间陪没时间盯,只靠一张表让女儿每天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成了一个“自主学习娃”!
大家都知道学习计划表这东西,做表容易执行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好奇和探究,我邀请到花友@尧儿妈妈 进行了深入访谈。
今天,把她家的故事分享出来,如果你也遇到计划表执行难的问题,不妨一起来看看,也许能给你不少启发。
本文由@尧儿妈妈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家有两娃,姐姐今年8岁,读的是公立小学二年级;弟弟快3岁,即将进入幼儿园。
我家是广州双职工家庭,我和队友还都是高中教师,晚上还要带学生晚自习。爸爸的晚修时间是周一周三,妈妈的晚修时间是周二周四。
每天晚上,爸爸或妈妈从单位去接娃,晚上七点才能到家,这就造成了在我们家里,周一到周四“一拖二”成了常态。
两个娃都是正需要父母的时候,特别是女儿马上要进入三年级“分水岭”,自然不可能放手不管。
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并且督促他们俩学习,我想了好多的办法,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双职工二胎家庭的课后时间安排。
女儿就读的学校有一点好,每天下午4点之后,就是自主作业、兴趣班或者校队活动的时间。她参加了两个学校校队,分别是游泳和古琴。既保障了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而且还有机会参加比赛和对外演出。
对于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来说,性价比更是拉满了。主要是娃的放学时间,能延长到我或队友下班。在学校上校内班还能免去路上接送的时间。
这样一来,娃真正离校的时间就到了下午6点半。我们和娃大约晚上7点到家开始吃晚餐。
除去吃饭和饭后休息,女儿周一到周四晚上可支配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每天晚上8:00-9:30。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完成作业、洗澡、阅读,剩下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
女儿在游泳校队参加晚训
考虑到她马上要面临三年级挑战,我和队友想给她见缝插针地安排最紧要的学习内容。
大家都知道,要想系统的管理好娃的课后时间,少不了要做一张表。可跟很多朋友们一样,我们也在这上面踩过坑,做了表但是根本执行不了...
最初,我们用的也是最常见的每日计划,具体的学习任务划分到每一天,当看到计划表上一个一个❌,焦虑就会难以避免的产生,也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后来我们就发现,给娃每天安排这么多项任务,本身就是大错特错。
娃的时间被拆分得很零碎,样样都想学,样样学不好,还不如放小抓大,只抓最重要的。
后来,我们还尝试了让她自己制定计划,她自己去想每天完成什么任务,提前写好规划,然后去执行。 但是小孩子的理想总是很丰满,想要完成的任务很多,但是对任务的时间规划并不合理,难度评估也不准确,进度更是把握不好。
结果就是女儿为了完成任务疲于奔命,完成不了任务也会有挫败感。
后来,我终于给娃找对了路子,她的计划表可以顺利实施,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现在,女儿的校内作业我们可以完全放手,英语、数学也已经基本实现自主学习。
一张表养出“自主学习娃”, 我们做对了这些事
慢慢的,我们发现每日计划并不适用于参与了两个校队的女儿,所以才针对娃的情况进行了调整。
1. 把每日任务改成每周任务,减少任务、降低要求
首先,给大家看看女儿一个学习的学习目标:
- 英语,为KET和PET做准备:学剑桥原版教材,RAZ分级O到P级别闯关完成,顺带复习一遍PET词汇。
- 数学,对课内的补充和深化:《DK了不起的数学思维》概念解读,二年级《举一反三》和《学而思秘籍》。
- 语文,在阅读基础上的总结归纳:主要抓大语文、阅读以及文史哲的训练。
总的来说,英语就在于坚持提升,数学基本就是符合课内基础上的拓展,语文用思维导图学小古文增加趣味性。
看起来不少,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每天我们会把作业和学习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留半个小时给姐姐洗澡和阅读。
然后,我们抛弃了每日任务表,改成更为灵活的每周计划表。
这样的好处是灵活且多变。
可以看孩子的状态调整:状态好、空余时间松就多完成一些;状态不好、空余时间紧就放着周六补上。
可以根据突发情况调整:女儿除了学习,还有不少比赛和活动要准备。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希望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突发且紧急的任务,就可以临时占用晚上学习的时间。
按照周任务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即使一周内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也能清晰地知道,孩子的能力在其他方面得到了训练。
最后,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学习任务,具体如何落实到每周任务,我们是跟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的。
孩子参与了计划的制定、分解。执行的时候,好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女儿的每周计划表,第一列是当周需要完成的任务
2. 给娃预留游戏时间,先玩再学习
每天晚上,我们都在晚饭后,开始学习之前给两个孩子预留了互动游戏的时间。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配合度高的关键。
两个娃可以一起读绘本,一起搭积木,一起玩偶过家家。
女儿会玩的花样很多。有时候教弟弟排练情景剧,有时候是古诗表演,有时候是姐弟俩的秘密节目。
她还特别注重仪式感,还会提前做好观影票,大人需要凭票入场看演出。
女儿自制的观影票
有时候女儿还会给我们演示数学题的讲解,有一次讲完之后的成就感被她写了下来:
“当我讲题时我心惊胆战,生怕讲不好,受到嘲笑;当我开始讲题的那一刻,我感觉我天生就是数学天才;当我讲题时,我越讲越投入,觉得我天生就是数学老师的材料;当我讲完后,我早已掌握了这道题;一直狂笑。”
这些游戏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两个娃在交流和互动中,女儿的领导意识,儿子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这样一来,姐弟俩的感情会越来越好,不仅仅只因为血浓于水,更是彼此的好伙伴和盟友。
有了好的姐弟关系和亲子关系,女儿才愿意配合父母去完成学习计划,如果家庭内部关系一团糟,那娃的心理健康都会受影响,更不要谈学习了。
女儿在落地窗上写下自己的讲题感想
3. 时间不够,就得提高课内作业的效率
虽然学校预留了自主作业的时间,但是有时候跟校队活动时间冲突,难免会出现把学校作业带回家的情况。
这种时候,女儿会尽量在40分钟内完成学校作业。
她配合度很高,二年级的课内任务对她来说还比较轻松,基本不需要我们过问。她写作业很快,即使是语文作业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感觉她过于敷衍。但经常看见班级QQ群里,她的作业被老师当成模版。 至少目前来说,我们不打算过多参与孩子的课内作业,让她自行解决,我相信她的自律性。
姐姐的作业经常被老师当做模板
4. 姐姐尽量自主学习,我们只给她改错题和答疑前面说过,在我们家“一拖二”是常态,这就要求二年级的姐姐能尽量自主学习,爸爸妈妈才能腾出手去照顾年幼的弟弟。
为了让姐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会在一开始先带她过几遍流程,等她熟悉了之后,我们就只给她改错题和答疑。
比如,RAZ的quiz打卡,我们会陪她先听音频看绘本过一遍。然后让她自己做quiz,我们就只负责给她核对答案。
如果错2个以内,姐姐可以选择听一遍也可以选择不听,看娃的自己的意愿来。
如果错2个以上,那就必须回看一遍找到错题的正确答案。
比如,数学的《举一反三》,也是姐姐先自己做题目,等爸爸妈妈有空了,再给她检查错题,并给与协助和深度讲解。
这样一来,如果姐姐的状态好,错题少,那每天就能完成2~3项学习任务;如果状态不好,错题多,那就每天只完成1项学习任务就够了。
一般来说,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任务,姐姐都能自主学习,爸爸妈妈只要帮着纠错就好。 比如娃的语文小古文,爸爸会利用思维导图,把历史和语文给娃串联起来讲,既完成了历史知识的启蒙中,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在爸爸看来,文史不分家。
在姐姐忙着做题的时间同时,爸爸妈妈也没有闲着,而是在照顾更小的弟弟,避免弟弟吵闹影响姐姐。
要么陪弟弟做亲子阅读,尽量不发出吵闹声影响姐姐的专注力。
要么陪弟弟哄睡,等弟弟哄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都是姐姐的了。
“一拖二”也要求我们尽量能让弟弟自己玩儿,所以我们给他准备了点读笔、玩具车等等,能让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弟弟在玩玩具车
5. 有明确的奖励机制,没完成的学习任务要用周末补上
虽然姐姐的配合度很高,但是每个娃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拖延症,而且因为姐姐还小,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会分心。
比如,做数学时会偷偷看自己的课外书。
比如,学《THiNK》时会暂停偷偷画画。
我们提前跟姐姐约定好,这是你的学习任务,完成不了后面还是要补回来的。
如果今天的计划没有完成,那就放在明天继续。
如果一周的计划没有完成,那就抽出周六或者周日的一个晚上,先把学习计划做完。
如果一周计划超额完成,那么周六日的晚上就可以看记录片或者英文电影。
娃也明白,拖延得厉害的话,周五晚的放松时间,甚至周末的休闲时间都可能被挤占。
这样几次之后,小姑娘的自觉性就会好很多。所以到后来,姐姐为了周末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每天至少会完成一项,有时候效率高会完成两三项。
按照每周来完成学习计划,所有的时间和计划都是比较灵活机动的。至少亲子关系会很和谐,姐姐的内驱和自律性也会提高。
6. 学习之余,给孩子充分的大户外和留白时间
我们会尽量把学习任务放在周一到周四完成,这样一来周五和周末我们和孩子都能好好放松一下。
周五晚上,我们通常不会给娃安排学习计划,而是给娃做留白,让她好好休闲放松。
这一天放学之后没有校内兴趣班,爸爸妈妈也不用带晚自习。每天放学后的4点到8点,爸爸妈妈会带姐姐和弟弟去吃好吃的,去游乐园,去书店,去商场。
到了8点半回到家,姐姐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周末作业做完。
姐姐在书店看到喜欢的书,会直接直接就地一坐开始看
每个周末,必然会空出半天大户外,带娃放空或者亲子出游。
当然,不管孩子能不能按时完成,我们在周末必然会空出半天大户外,要么海边骑行,要么去爬山,或者干脆去儿童公园放空。
爬山是我们一家比较喜欢的休闲方式,挑战难度不大,三岁弟弟也可以来回走7-8公里,这其中姐姐的引导功劳最大,在爬山徒步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利用好偶尔的间隙。
比如,姐姐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听一下RAZ音频,为下一周要学习的四篇RAZ做好铺垫。
比如,爸爸也可以和她探讨一下某个朝代的历史,甚至可以一家三口进行古诗的飞花令。正好给了所谓大语文的输出机会。
一家人一起爬山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娃每周的任务都能做到顺利完成。
更重要的是,孩子不排斥,父母不焦虑。
目前看下来,这样的每周计划表很适合我家的节奏,也许三年级的课内作业量会突然增加,但古筝民乐团的和游泳校队都还想尽量坚持,也许计划会继续进行调整,但一定是先保证课内。
在保证课内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课外提升。根据孩子的时间和状态,进行机动灵活的调整。
下面,给大家看看姐姐三月份的完成情况。
其实可以看到,姐姐每一周数学基本都能超额完成,RAZ也基本没问题。
出现问题的是百词斩和《THiNK》一个单元的学习,因为姐姐同时还在学习RE《阅读探索者》,foundation已经学完,进入了L1阶段。所以,有情可原。
最后我想说——
把娃的学习计划拆分成每周任务,真的很好使。
首先,一周下来,收获清晰可见。娃完成了什么,没完成什么,我们能心里有数。
其次,时间机动灵活。娃为了能有更多“留白”时间,也会自觉提升学习效率,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
最后,孩子不抗拒,父母不焦虑,才是能够把计划表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双职工家庭,再加上二娃,我们做父母的确实很难兼顾,只能努力让孩子去习惯自主学习的节奏。
最最重要的是,别去比较,给娃充裕的时间留白。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生长节奏,没必要保持一致。教育的奇迹往往发生在那些未被安排的空白格。
不要大跃进,一步一个脚印,松弛有度,让孩子成为她自己时间的主人。
文章来源于小花生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