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立冬时节
01
立冬养生原则
敛阴护阳,收敛闭藏
秋收渐毕、冬意渐浓,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储备能量。立冬之后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正是修养脏腑的好时机。
固护肾气,预防寒邪
立冬之后常伴大范围降温,这个时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室内外温差加大,对于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欠佳,对环境温度耐受性差,遇到冷热刺激后,全身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冠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发作。立冬后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预防寒邪。冬季御寒首先要补肾,调摄肾之阴阳,固护肾之阳气。
02
立冬精神调摄
立冬后草木枯萎,满目萧索,让人容易产生郁郁寡欢的情绪。此时要做好两点,一是调整控制情绪,遇事节怒,及时宣泄和疏导心中的不良情绪,保持情志畅通。二是多晒太阳,自古有“冬阳贵如金”的说法,冬天晒太阳是最简单易行的保健良方,日光能使皮肤组织受到温热刺激,促使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活跃细胞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组织营养状况,使人保持好心情。
03
立冬起居调摄
冬季是休整的季节,不宜太过耗散、劳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立冬养生的重要方面。立冬后作息宜早睡晚起,晚上最好10点半前就上床睡觉,早上待天亮以后再起床。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冬季养藏之道。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注意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泄汗出太过,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适时增添衣物,需重视头面部、背部、膝关节、足部等关键部位的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出现感冒、咳嗽、胃肠功能紊乱、关节肿痛等情况。
1
防鼻寒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外出要注意保暖,减少冷空气的刺激,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2
防颈寒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因此要做好颈部的保暖作用,可以佩戴围巾或者穿着高领衣服。 3
防背寒
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屏障作用。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这些人最好在立冬后加一件贴身背心。 4
防腰寒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处,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平时可以将手掌搓热在腰部摩擦,时间5-10分钟,将腰部擦热为止,此法可以暖肾强腰。 5
防脚寒
“寒从脚下起”,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一是穿好鞋,防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棉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活动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水温以40℃~50℃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04
立冬饮食调摄
立冬后应注意补益肾气,饮食上讲究清补,多吃温润的食物,如鸡、鸭、鱼类、核桃、黑木耳等;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多吃一些黑色补肾的食物,温性、热性提高机体耐寒能力的食物。不宜吃过咸的食物,以防止耗伤肾精。
养生粥品
# 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怀山药200g,百合50g,薏米50g、大枣10枚,大米适量。
【做法】怀山药去皮,切滚刀块;百合加水浸泡一会;汤锅里放入大米和薏米,水开后继续炖煮10分钟;加入淮山药和百合、大枣;熬开后转中小火继续40分钟至粘稠即可。
【功效】滋阴养胃、清热润燥。淮山药补脾和胃,百合清热润燥,大枣健脾和胃,此粥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 胡桃山药莲子心糯米粥
【原料】胡桃仁20g,山药30g,莲子心6g,糯米60g,盐适量。
【做法】胡桃仁捣碎备用;山药去皮后洗净,切成小块备用;莲子心、糯米分别用水洗净。将以上原料放入砂锅中,加足量水,用武火烧开并熬煮,30分钟后,改用文火,熬煮粘稠,加入适量盐调味后即可。
【功效】补肾安神、固精缩尿。对于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失眠、尿频等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养生菜品
# 黄芪桂枝乌鸡汤
【原料】乌鸡300g,生黄芪60g,桂枝10g,当归12g,生姜15g,红枣6个。
【做法】乌鸡洗净去内脏;黄芪、当归、桂枝、生姜,红枣(后放)洗净;把配料(除红枣)用布袋装好与乌鸡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鸡肉酥烂为度,去布袋,加入红枣再炖煮20分钟左右,调味即可,食肉喝汤。 【功效】补益气血,温补肝肾,温经散寒。对肝肾亏虚,气虚不足,见疲乏无力、头昏目眩、脱发白发、腰膝冷痛、耳聋耳鸣者有良效。
【原料】冬虫夏草3g,熟地黄40g,红枣(去核)6枚,老鸭1只,盐、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将冬虫夏草、熟地黄、红枣洗净;老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头颈及脚,洗净后飞水;把冬虫夏草、熟地黄、红枣放入鸭腹腔内,置于炖盅里,加开水适量,小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肺益肾、健脾益气、温阳益精。适用于年老体弱之人出现虚喘多汗、腰膝酸痛、畏寒怕冷、大便清稀等。
05
立冬运动
俗语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立冬之后仍需坚持锻炼。但由于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在锻炼前要做些简单的热身活动,以防韧带和肌肉扭伤。运动要适度,避免大汗淋漓,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以身体微热为度。同时锻炼时不宜忽视保暖,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而应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后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06
立冬穴位保健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强调的就是我们要是在冬季养好肾精,打好底子,来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冬季补肾,首先要分清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阴虚者:常常表现为手脚心热、口干舌燥、心烦、大便干燥,需滋阴补肾,可多食枸杞、桑葚、黑芝麻、鳖甲等食物; 肾阳虚者: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宜补阳益肾,食羊肉、牛肉、核桃、桂圆等滋补品。 补肾养生按按肾俞穴 :
位置: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简便取穴,就是肚脐(神阙穴)对应的腰部的位置是命门,旁开两横指的地方就是肾俞穴。 做法:先把两手搓热后,用手心放在肾俞的部位,上下揉搓,搓到腰部发热就可以,每天早晚各搓3分钟左右,能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
文章来源于健康汉中。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