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以人体体质为研究对象,对体质类型、形成因素、表现特征、病理生理特点、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指导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防、养生康复。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端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
辨体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体质养生即辨体养生,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来确定相应的养生策略,纠正或改善偏颇体质,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体质养生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理念。
由此可见,中医体质学说为个性化的养生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丰富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在中医体质学说的指导下,养生先辨体质,对于不同的体质,主动地采取不同的保养、调摄、干预的方法或手段,使之符合我们的体质,让养生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以达到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养
生
养生又称摄生,也谓道生,其核心在于调养身心,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中医在养生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强调饮食、起居、运动与情绪的调和,还包括了顺应自然、遵循岁时节气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针灸、按摩、药物及气功等多样化方式,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即生命、生长、生机也。总的来说,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灵枢·本神》中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当代所定义的养生是指“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此理论和方法强调个体体质的差异性,主张因人而异,辨证施养。
养
生
一、《黄帝内经》养生的思想
《黄帝内经》广纳各家之养生思想,形成其顺应自然、恬淡虚无的动静结合、形神共养的综合调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主张人们应根据四季变化调整生活习惯。此外,书中还提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念,强调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在饮食方面,它倡导“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此达到营养均衡,促进身心健康。这些养生观念至今仍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健康与长寿。
二、周易中的忧患意识
养生的目的就是保养生命,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便是受到《周易》忧患意识的影响。《周易》用卦象的形式将世界生动地描绘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正是《黄帝内经》所倡导的养生之道的核心所在,体现于《黄帝内经》中,形成了“治未病”的养生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即养生之真谛,强调预防为先,调整生活之道,顺应自然之序。
三、道家养生思想
▲崇阴思想 道家强调阴柔的归藏包容功能,以“无”为宇宙万物之本源,称为“道”。《淮南子·原道训》曰:“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道家以“隐显”论阴阳,即藏于内或无形不可见的属阴,显于外或有形可见的属阳。两者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焉。故而道家在养生上主张内守真阴,保持内心的虚静。
▲清净养神思想 道家十分重视精神上的调养,讲究内心“恬淡虚无”“无欲无求”。神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易动耗难静守,躁动则心伤神,轻者致病,重者减寿。故而,道家在养生中特别强调清净养神,主张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使心灵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以保养精神,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顺应自然思想 在《老子·四十二章》中,老子讲到“道”生万物的规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次揭示了万物生化的规律,充分肯定了顺应自然的必要性。四时、寒暑、自然界中的阴阳变化,反映在人体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果违反这种自然规律,那么人体必然会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疾病,因此,道家养生思想强调人们应顺应自然,遵循四时变化。
▲恬淡节欲思想 道家推崇“恬淡无为”“返璞归真”的处世之道,以此为养生指导。这里的恬然无为,即清静无为之意,是指人们的思想要安静清闲,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老子十九章》中也提出“见素抱朴,少私欲寡”认为养生应当节欲,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政猎令人心发狂;是以道家主张简朴生活,减少私欲,避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以免耗损身心。恬淡节欲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旨在让人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此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延年益寿。
四、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的养生思想,多与其所主张的修身处世等伦理思想有关,从某一侧面充实丰富了养生学。如孔子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儒家思想对于饮食起居和养生的关系有着充分的认识。儒家思想还十分重视“神”对“形”的影响,也就是人的精神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并提出“仁者寿”的思想。故而,儒家在养生方面亦强调精神修养,认为“仁者无忧”。
文章来源于 成都中医附院 四川省中医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