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车市场被“价格战”三个字贯穿始终,同时席卷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背后,汽车行业内卷加剧,不少车企利润亮起“红灯”,经销商更是压力倍增。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内有过官方降价1万元以上的品牌超过40家。即便到了12月,价格战仍在持续。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在拉动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增长的同时,也拉低了各车企的利润水平。而根据行业内人士的预测,2024年车市价格战大概率还将继续。
回首2023,中国汽车市场在重压之下依然以坚定步伐平稳前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走高,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日前,多家新能源车企发布了2023年销量成绩单。比亚迪达成300万辆年销售目标,创下新高。造车新势力中,2023年销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理想汽车、蔚来、零跑汽车,其中理想汽车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长182.2%。
疯狂,贯穿全年的价格战 2023年的价格战可谓是一场前仆后继的战役,贯穿了各类车型以及各个价格段的车市。
2023年1月,持续了13年的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正式退场,因为成本所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来一股涨价潮。然而就在5天后,特斯拉逆势推出“史上最强”让利活动,其中国产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达4.8万元。
继特斯拉官宣大降价后,AITO问界、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就这样,2023的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了一轮价格战。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却只是开胃菜。3月初,湖北省联合东风系多家车企针对省内购车促销补贴活动开启,点燃了汽车市场降价热潮。此后,降价从区域席卷到了全国,包括一汽、上汽、奇瑞、长安、北京现代、上汽大众等车企纷纷加入这场补贴大战。
二季度后期,随着价格战强度的较弱,市场逐渐回归常态,销量也开始回暖。然而,这种状态还没有持续多久,市场内就又有了新的“动作”。7月,特斯拉再次宣布Model S、Model X降价,8月超十家品牌推出直接或变相的降价措施,包括上汽大众、长安福特、长城哈弗、上汽MG、奇瑞新能源等传统品牌,以及哪吒、极氪、蔚来等新能源品牌。随后,“金九银十”众多车企纷纷推出优惠措施。
到了年底为了冲量降价不断,仅12月第一天,就有比亚迪、神龙汽车、零跑汽车、一汽丰田等多家车企宣布购车促销政策。至此,降价成为今年车市的常态,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尾,价格战贯穿2023全年。
伴随着“价格战”持续,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显著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汽车销量完成2693.8万辆,同比增长10.8%。 然而,销量增长的背后,却是内卷加剧各渠道利润的频频受挫。不少经销商表示,最初降价只是少赚点,后来价格战越来越猛,就变成了亏损。同样,车企的状况也不乐观,以特斯拉为例,降价使其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至17.9%,较上年同期的25.1%下降7.2个百分点,而特斯拉Q1毛利率19.3%,Q2进一步降至18.2%。这意味着,特斯拉毛利率今年三个季度持续下滑,同时也是近四年来的最低毛利率水平。
价格战里,没有绝对的赢家。
洗牌,行业淘汰赛不断加快 价格战的背后,行业内的洗牌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2023年合资阵营的生存状况可见一斑。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几乎所有海外品牌车企在国内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日系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1%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17.6%,降幅高达6.5%;德系车的市占率已经跌落20%,韩系车则从3.8%降到1.7%,已经腰斩。取而代之的是国内自主品牌,份额已经跨过50%的分水岭。
重压之下,一些车企在2023年进行大规模裁员,曝出消息的包括广汽本田、大众、沃尔沃、起亚等数十家车企,有些合资车企甚至不得不挥手告别,继铃木、雷诺、菲亚特、讴歌、JEEP遗憾退出中国市场后,广汽三菱也在2023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归根结底,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传统燃油车普遍出现了销量下滑,合资车企优势不在,转型慢成为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得不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自主品牌迅猛崛起,中国车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以“市场换技术”的戏码正在反转。
有的退场,有的神伤,除了车企,经销商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2023年初,浙江台州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中通集团旗下19家4S店全部关闭;经营近30年的老牌4S集团重庆龙华正式退市,旗下多家4S店或关门歇业、或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车企传统市场饱受内卷带来的阵痛之外,正在向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补的退市,竞争也变得更加白热化。尤其是造车新势力阵营,更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
隶属造车新势力头部的蔚来、小鹏和理想从今年第二季度就开始出现明显分化走势,而哪吒和零跑虽然走势平稳,但各自有要克服的困难。相比之下,有些车企就没那么幸运了,在价格战的加持下,不少企业盈利下滑,严重的甚至走向破产,拜腾烧光了84亿都没能完成生产线建设,导致交付不出一台量产车,曾经风靡新能源市场的威马汽车,在2023年10月宣布破产重组。还有雷丁汽车、爱驰汽车、天际汽车、恒驰汽车等企业大部分已经申请破产,不得已走向了终结。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车企的数量约为480家,到了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企的数量仅剩50余家,内卷的加剧,也加快了淘汰赛的速度。
写在最后:价格战还将继续,已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截至1月3日,已有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在内的多家车企公布汽车新品及交付时间。可以预见的是,市场或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谁会最终留在牌桌上,就各凭本事了。
文章来源于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