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金鼠辞旧岁,祥牛迎新春。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春节,你又了解多少呢?不妨从一个传说开始,走进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年。
年的传说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等。
春节,历史悠久,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习俗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
扫 尘
扫尘又称除尘、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中国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祭 祖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贴年红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窗花、横批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放爆竹
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每到春节,鞭炮声此起彼伏,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安泰的美好愿望。
但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的烟花爆竹会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所以,我们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拒绝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着红装
在中国的传统中,过新年穿新衣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和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一样,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年的传说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年”是最惧怕红色的,春节穿红衣预示着“红”运当头,红红火火。多姿多彩的春节新衣,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更加美好。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守 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
请接收来自小朋友的新年祝福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狮子是祥瑞之兽,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人们都相信舞狮能够带来好运。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助庆祈求吉利。
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实验幼儿园祝您: 有趣,有盼,不负心中热爱; 有爱,有梦,与好运撞个满怀。 新春快乐,万事胜意!
文章来源于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