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老人家 可能见面次数少 然后照顾得没那么到位 老人家有些也没怎么说 我们也没怎么问
上门的“好心人”
家住广州的蒙老先生今年91岁。他遇到了一个叫小燕(化名)的好心人,她不仅经常上门送来一些油盐米面,有时候还接自己去喝茶。
不过,小燕总是劝蒙老先生买一些“药品”。一来二去,蒙老先生自己也记不清花了多少钱。直到蒙老先生的女儿发现,父亲前后总共花了27万元巨款,才和蒙老先生一起到派出所报了案。
通过联系这些“药品”包装盒上的生产厂家,警方证实这些药品都不具有任何的治疗功效,只是普通的食品。这些普通食品被人取了一个接近药品的名称。小燕就是用这些打着药品幌子的食品,骗了蒙老先生的钱。
经查,这个小燕的真实身份是广州益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警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了查处,一举控制数名犯罪嫌疑人,又在之后的搜捕中抓获公司老板赵某玲。
46人被骗 1人报警
其实被骗的老人不止蒙老先生一位,潘阿姨也是受害者之一。这家公司的一个“名医”告诉潘阿姨,她的身体有很严重的隐患,如果不治疗很可能会瘫痪,这可把潘阿姨吓坏了。
又惊又怕之下,潘阿姨前后总共花了22000元钱来购买这些“药品”,而这些钱差不多是她和老伴儿一年的退休金。
经调查,这起诈骗案共有46名老人被骗,总金额达409万元。但奇怪的是,在被骗的老人中,只有蒙老先生一位报了警,甚至有老人根本不相信警察的话,直到警察出示了嫌疑人的认罪认罚书,老人这才相信自己被骗了。
假关心 真诈骗
嫌疑人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让老人对他们如此信任呢?
其实,嫌疑人以免费给老人送礼品为诱饵,登记老人个人信息和健康情况,再将这些信息传到“名医”们的手上。如此一来,这些“名医”才能一见面就说出老人的病情,获取了他们的信任。
可实际上,这个诈骗团伙会在老人的照片旁附上其年龄、病情甚至购买能力,再发到聊天群中,老人们不知不觉间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检察官还认为,这些老人普遍长期缺少子女的关爱。在某种程度上,嫌疑人的嘘寒问暖弥补了老人情感上的缺失,所以老人们愿意相信他们。
有一名犯罪嫌疑人供述,自己遇到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既没有子女,也不会用手机挂号,就来求他们帮忙给他老伴儿挂号去看癌症,而他们就很热心地帮忙,问老人看什么科,看什么医生,给老人挂上了号。
除此以外,嫌疑人还拿捏住了老人们的另一个心理,那就是对健康的极度渴望。老人们害怕万一自己身体垮了,会拖累身边的家人。 被害人陈阿姨今年七十多岁,有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她说,自己之所以会买那么多的“药品”,就是因为害怕万一身体出了问题,儿子的生活没有着落。
就这样,老人们落入了嫌疑人精心编织的陷阱中,“心甘情愿”地掏空了钱包。
虽然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但追回赃款是当务之急。经过检察官与嫌疑人及其家属反复沟通,包括赵某玲在内的12名犯罪嫌疑人主动向被害人退赔共计200余万元,被害人的部分损失得以挽回。而赵某玲等12人因构成诈骗罪,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文章来源于CCTV今日说法,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