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景点] 广州1400多个公园,哪个最值得去?

5 天前 2919 0

[复制链接]
眼前的未来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5 天前 |阅读模式

眼前的未来 未绑定微信 楼主

5 天前


一百多年前,广州引入“公众所有,平等共享”的现代公园理念,率风气之先建成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海珠公园等服务市民的公园。

从此,一个个鲜花似锦、生机盎然、人文荟萃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7b9ca9bf225d7178a08df49a502e04b1.jpeg

如今,
这座城市错落分布着1400多个公园,
点缀着人们的生活。
童年的欢笑时光、青春的诗意季节、
成年人的放松一刻、老人惬意与安适的驻足,
都与它们息息相关。
一座座公园,
成了人们生活里最长情的陪伴。

萌芽
“公园”一词的古义:特指官家花园,供少数人娱乐所用。“公园”一词的今义:指供群众游乐、休息以及进行文娱体育活动的公共园林,最本质的特点是公众性、平民性和开放性。
公园古今含义截然不同
唐代广州已有公共景区

“公园”一词的古今含义截然不同。


“公园”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任城王传》,其中有“表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之句,意思就是建议减少官家园囿,将土地分给无业的贫民。在中国古代,“公园”一词,特指官家花园,供少数人娱乐所用。

说到“公园”一词的今义,根据当代《汉语大词典》,“公园”是指供群众游乐、休息以及进行文娱体育活动的公共园林,最本质的特点是公众性、平民性和开放性


660f79899b0f4101ab292af588fb9f74.png
越秀公园

公园文化的萌芽在中国古已有之。古代一些官府园圃或者私人园林就具有向民众半开放的性质。

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会所在地兰亭,就是公园的雏形;唐代,休闲文化深入平民生活,长安曲江池定期向公众开放;南宋的西湖集皇家园林、众多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于一身。这些场所都带有早期公园的基因。






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四季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孕育出“畅朗轻盈、精巧艳丽、求实兼容”的岭南园林。

6a98d8200b1b0ca61dbedd06cfb00d5e.png
越秀公园内的五羊雕像



古代,
广州虽无以“公园”二字命名的园林,
公共空间早已有之。

菊湖
菊湖就是古代广州的一个公共空间。它是三国时吴国刺史陆胤率军民开凿的人工湖,唐代被开拓成游览区。据考证,菊湖在今越秀山南麓一带,自唐后期起,此地一直是风景区;宋代,“菊湖云影”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古时,菊湖一带广种木棉,每逢木棉盛放时,来此踏青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花敷殷艳,十里相望如火”,说的正是古人在菊湖一带赏木棉的情形。西湖
如今北京路附近的西湖路,在南汉国时期是一个广袤的人工湖,名曰“西湖”(西湖路的地名正由此而来),亭台楼阁,点缀湖上。
当时,这里是皇家园林,到了宋代,西湖一带被开放为士大夫雅集之处,既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之所,也是公共风景游览胜地。
如今教育路旁的药洲遗址仍有很多诗画碑刻,正是文人墨客游玩留下的印记。
浮丘石
除菊湖、西湖之外,广州还有一些具有公共性的游览胜地,浮丘石就是其中一例。
浮丘石本位于今广州中山七路东段,是珠江中的一座石岛。宋明时,浮丘石上筑有亭台楼阁,栽植荔枝、梅、竹等,文人墨客纷沓而来,开创“浮丘诗社”。
广州城里有座番山,在宋代是广府学宫后花园,到了明代又成游览胜地,入列明代“羊城八景”,前来游玩者络绎不绝。

当然,
这些呈现出一定公共性质的游览胜地
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园还相去甚远,
只能说是早期公园的萌芽


“公园”之称百年前出现
清末长洲岛建黄埔公园
100多年前,
现代意义的公园在中国出现。

早在清代中后期,广州十三行里的外商就在商馆内建美国花园与英国花园。后来,沙面靠珠江一侧建有带大草坪的公共花园,对公园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868年,上海外滩公园在租界落成,其英文名Public Park被译作“公共花园”或“公家花园”。1905年,《申报》将其简化成“公园”二字,这一称谓从此流行开来。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现代城市公园的确是新鲜事物。晚清年间,清政府派了五位大臣出洋考察西方的“导民善法”,他们回来报告了四个新事物,分别是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和万牲园(动物园)。不过,这四件新鲜事物在中国“落地”时,全被归于公园的框架中。

提倡兴建公园的人士认为,公园“有益于民智、民德”。于是,20世纪初的中国出现了一批对国人开放的近代城市公园,其中有齐齐哈尔龙沙公园(1904年)、天津劝业会场(1905年)、昆山马鞍山公园(1906年)、无锡锡金公花园(1906年)等。





清光绪年间,广州首个名字内带有“公园”二字的园林——黄埔公园在长洲岛诞生,门口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题写的“黄埔公园”牌匾,东侧有柯拜船坞,西侧是黄埔鱼雷局的机关楼,北临长堤,堤外是珠江;园内花红柳绿,沿牛膀山而上,山腰有琉璃瓦半山亭,山顶有望江亭。
不过,长洲岛彼时为郊区,市民不便前往,且该园主要是供鱼雷局官员休闲娱乐之用,故而虽有“公园”之名,但公众性、平民性和开放性大打折扣。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师生在紧张的训练、学习之余,经常到此休闲。如今,公园遗址位于黄埔造船厂一角,唯牛膀山上留下了两个亭子,向人们诉说往事。




先声
开设公园的初衷是启蒙和培养现代公民,广州历来得风气之先,设立公园也不例外。民国肇始,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广州建设“花园都市”寄予很高期待。他认为,广州具有建设“花园都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倡议在广州兴建公园。

1918年,《广州市市政公所布告(第一号)》列明了五大事项——“拆城基、辟马路、设市场、设公园、设工厂”,设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并“择定旧抚署为第一公园”。



广州第一公园中西合璧
开风气之先引领新风尚
起初,
广州公园的命名很简单,
就是第一公园、第二公园、第三公园。

1921年10月12日,广州市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由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他早年攻读于康奈尔大学,担任这一设计任务时才25岁。

7bd24dc6fbd147900f1f10644ae996d1.jpeg
人民公园是广州第一座服务于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

杨锡宗把西方的设计元素融入公园设计,注重中西合璧,以南北向道路为中轴线,与广州城旧中轴线重合,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四组花坛,内有喷水池等。大门设计采用意大利三间柱墩式,中间宽可通车,两侧设小门以便出入。

4790d536fa746d39ec9d4c33f0d9ffe8.jpeg
图为1918年的《广州第一公园设计图》,1921年公园建成时并未完全实现


当年的新闻称,第一公园建成之时,20万市民第一时间争睹风采。1926年,第一公园易名为“中央公园”,后来公园内又建了音乐亭、网球场等。广州无线播音台(电台)亦在此开播。


6ec032c2de4a1e30e6f131cb4a9c8376.png
人民公园

民国初期,在国内很多城市,逛“公园”算是高端享受,但广州的第一公园却早早实行了“免费制。创办于北京大学的《现代评论》杂志因此大为感慨,发文说:“请你到广州去,第一公园不要买票,谁都可以进去观赏,哪里有什么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公园绿草如茵,树高叶茂,空气新鲜,令人身心愉悦。公园这种既开放又私密的公共空间,备受年轻人青睐。很多新式婚礼也在公园举行,其中,广州第一届集体婚礼就于1935年12月1日在中央公园举办。
8a05ad30dd4fbb9b2fae781ecf1a2733.jpeg
20世纪90年代,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行经人民公园北门





第一公园还开展了各种公共活动,首次大规模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庆祝北伐胜利、赈灾募捐、节日游艺、官员就职典礼等活动都在此举行。

053c7ba5b47ec4e331c606c150952605.jpeg
人民公园内的音乐亭


有趣的是,该公园还曾有虎、象出没。1928年,一只老虎从广西被送到广州中央公园,给公园增添了不少生气。1946年夏天,一只大象被带入广州城,露天豢养于中央公园,供市民参观。为了让大象生活条件改善,当年12月,市工务局拨款在中央公园内建造大象木屋一座,为大象遮风避雨。大象很快成为“明星”,深受游客尤其是儿童喜爱。

81b2a46b2df3e1d58b32fef809903be0.jpeg
人民公园曾有“明星”大象出没





超高的人气加平民化路线,也给第一公园的管理带去了一些困扰。怎么维护好公园呢?1923年,广州出台公园游览的细则,内容共13条,包括暂定每晨六点钟开放,十点钟关闭;不得践踏草地;花卉果木不得擅行采摘;违者送警重罚等。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公园规则之一。

广州第一公园规矩十三条


1.园门暂定每晨六点钟开放,十点钟关闭;
2.赤体跣足者不得入内;
3.游行园内须循正路,不得践踏草地;
4.花卉果木不得擅行采摘;
5.园中木椅,只可端坐,不得偃卧竖足,致失观瞻;
6.儿童游戏,不得掷石角斗;
7.食物渣滓,不得弃置地面;
8.痰涎鼻涕,不得任意吐抹;
9.往来均宜由门口出入,逾垣越闸,当作匪论;
10.凡携带犬、马及一切能伤害人之物,概不得入;
11.所有园中大小各物,均不得擅动;
12.每晚摇铃关门,闻声即出,不得逗留;
13.入园游览,须遵守以上规则,违者送警重罚。



从地铁“公园前”站出来,人民公园就在眼前。树影婆娑,街坊或在音乐亭内高歌,或在阴凉处打太极拳,或惬意聊天,各安其所、自得其乐。岁月荏苒,100多年过去了,这里积淀下广州人的集体印记。

71f6886a231998c51786b1a512b8265d.jpeg
人民公园曾举办过邮市


去年,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在公园一角落成。走进其中,仿佛走进一条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这里能回看40、50、60、70后记忆中的大象、儿童游乐场、观鸟区;还能回顾公园举办的各届中秋灯会、迎春花会、秋菊展、邮市等,昨日时光在此重现,亲切又温馨。


东较场第二公园未建成
海珠公园存世5年被拆
广州第一公园顺利落成,
但第二公园、第三公园命运多舛。
第二公园选址东较场,
面积逾13万平方米,
比第一公园还要大。
但1922年为筹集军饷,
东较场被划分成多个区块分别拍卖。
最终,第二公园未建成。

第三公园选址海珠石(今长堤一带)。1926年7月4日,公园建成开放,面积约4000平方米。最初,该公园拟名为“广州第三公园”,后来采纳市民意见,定名为“海珠公园”。
海珠公园的建筑风格中西交融,呈东西轴对称形状。沿着中轴线,程璧光铜像、铜壶滴漏亭、李忠简公读书处、音乐亭、喷水池等错落。夏季周末,常有乐队前来音乐亭演奏,吸引了大量游客。1928年11月,游园者达13万余人。不过,到了1931年,因经济发展需要,海珠石与长堤马路连成整体,一条新马路(即今沿江路)穿过公园所在,存在仅5年的海珠公园就此消失。

统计显示,截至1934年,广州市建成了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观音山公园(今越秀公园的一部分)、东山公园、海幢公园(旧称河南公园)、永汉公园(今广州中山四路南越王宫署遗址)、净慧公园、石牌公园、白云公园等9处公园。





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文化公园落成。此后,广州掀起建设公园的热潮。
1949年到1959年间,广州修复海幢公园,开辟沙面公园,新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标本园(今兰圃)、流花湖公园、东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麓湖公园、晓港公园、东郊公园(今天河公园)、华南植物园、海员公园(今黄埔东苑)、广州动物园(迁址重建)、芳村公园(今醉观公园)、蟹山公园等,全市公园数量达20个。


全城关注文化公园棋赛
红线女唱粤剧作见面礼

从广州地铁六号线、八号线交会处出站,
就到了广州文化公园
这里闹中取静,
十三行博物馆、棋文化国粹馆、
水产馆、中心台等依次映入眼帘,
自然人文、会展商贸、
群众文化、体育健身等
在此有机融合。

9a739ebac26f6e6c396df44e82edcce9.jpeg
文化公园航拍图

广州文化公园的故事,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经三个多月的建设,12座展馆在这里拔地而起,之后举办“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两个半月间共接待153万人次。

交流会结束后,场馆被改建成带地方博物馆性质的文化园地,名为“岭南文物宫”,1956年又改名为“广州文化公园”。巧的是,“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岭南文物宫”“广州文化公园”三个名字均由叶剑英题写。



广州文化公园中的水产馆中有一副鲸骨、长达17米,被视作“镇馆之宝”。除了展览馆,广州文化公园还有露天剧场、音乐曲艺厅、溜冰场、游艺室和棋坛等,深受街坊喜爱。


1956年,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穗港象棋名手友谊赛”,广州棋手杨官璘、陈松顺对战香港曾益谦、黎子健。双方开赛前,报纸广为宣传,开赛时穗港电台现场直播战况。
当晚,公园内观众如云,达十万之众,公园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听直播。棋赛轰动五羊城,棋坛一代宗师杨官璘从此威名远扬,广州文化公园如今还留有其雕像。




文化公园中心位置有一个舞台,叫作“中心台”。文化公园有个“惯例”,但凡有名演员来广州演出,都要千方百计请他们光临中心台,给现场观众献演一两个代表性节目。精彩演出往往全场爆满,常常“高台一出戏,场下万人观”。

47b0cdfad3f940383f587e87b65a7236.jpeg
红线女曾在文化公园中心台演出

在老广记忆中,朱逢博、胡松华、才旦卓玛、侯宝林、马季、刘诗昆等都曾登上中心台。粤剧大师红线女20世纪50年代从香港返回内地,还未正式演出,便先登临中心台,用红腔演唱一曲,作为献给广州观众的见面礼。



70多年来,“迎春花会”“中秋灯会”“羊城菊会”是文化公园坚持不辍举办的“一年三个重头戏”,是深入老广记忆的传统文化盛事。

3eac3443c09dbf8887af797b2d12dfa6.jpeg
1983年文化公园菊展

1953年,公园首次举办菊会,“满园尽带黄金甲”的场景让广州人如痴如醉。

1965年,菊会上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几个外国友人站在一盆大立菊旁反复观察、来回徘徊。他们疑惑“自己国家也有菊花,为何中国的菊花开得这么好?”

工作人员翻查资料后找到了答案:中国是菊花原产地,三千多年前《礼记》就记载,中华大地有一种“正色唯黄”的菊花,后来菊花传至日本、欧洲。

38a21c6cdfc747004cb597028598d138.jpeg
广州文化公园的菊花展览远近闻名




义务劳动挖湖建公园
4大人工湖留下记忆
从广州文化公园的落成开始,
广州掀起建设公园的热潮。
其中,
四大人工湖的开凿与公园的开辟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d2d0beee693b031ce779fcda7c188ce.png
麓湖公园


20世纪50年代,每当暴雨季,今麓湖一带的上下塘、登峰常成“内海”。流花地区、东风西路一带,包括大北立交桥等,每逢大雨和汛期,也往往遭水浸。荔湾区逢源街华贵路一带,一下暴雨就容易内涝。东山湖一带古时是东濠涌与珠江汇合口,湖沼交错,蚊虫滋生。

麓湖、流花湖、荔湾湖、东山湖的开凿以及公园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洪涝,也让市民有了风景秀丽的公共空间。

9e5e32e455e25624ed73615b1df42dcd.png
麓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北门矗有一巨石,上刻《广州群众义务辟湖碑记》,记录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958年2月,广州市政府发动干部、工人、学生及居民义务劳动,挖湖筑坝整治环境……群众踊跃参与,参加义务劳动的达170多万人次,挖填土100多万立方米,逾年四湖始成,从此洪患息,涝孽解,空气得以调节,耕地尤赖灌溉,继而开园道、植林木、筑亭架桥、栽花种草,辟作公园……

b992a6755c700497f7cbce4186cb6dfd.jpeg
流花湖公园

广州的公园还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1986年10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期间到访广州,曾到流花湖公园“打卡”,并亲手栽种一株从英国带来的橡树。如今,这株橡树枝繁叶茂,矗立在公园一角。

兴盛
改革大潮起珠江,广州公园亦日新月异:在郊区,流溪河、石门、帽峰山等森林公园陆续建成;在城区,一批精品工程陆续落地。
今天,公园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公园里赏景、社交、锻炼、休憩……公园,让生活多了色彩,让城市生机勃勃。


新型公园陆续涌现
为生活添一抹“绿”

“爱她,就带她去云台花园玫瑰园……”
这是广州年轻人的“恋爱经”。
1995年建成的云台花园
成为年轻人的“拍拖”胜地,
里面有大面积观赏草坪、玫瑰园等14个景点,
辅之以夜景灯光和音乐喷泉,
一步一景,令人心驰神往。


广州公园融合中外造园手法。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看来,云台花园受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宫廷花园的影响较大,充分表现了“花城无处不飞花”的造园主题。这种兼容并包的特色在广州并不少见,草暖公园、东风公园都有一定的英国园林情调;珠江公园则吸收了美国和日本现代造园的手法。


21世纪以来,
简约大气的新型公园在广州陆续涌现,
功能十分丰富。
珠江新城内的大小公园、从化青云公园、
增城广场、花都马鞍山公园、
萝岗香雪公园、南沙滨海公园、
番禺城北公园等就是其中翘楚。

88edc247ef40a2f59a931d8ae11ed0c2.png
珠江公园大草坪

珠江新城是全球300米以上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段之一,但也有花城广场、珠江公园、海心沙、临江带状公园等多个低密度的新型公园,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最佳场所。

ffc5729d35b4315c3090d9663f18fb1d.png
临江大道带状公园

花城广场南面,广州塔高耸入云,与南边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公园——海珠湿地遥相呼应。海珠湿地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中央公园或1.8个杭州西湖,是全国一线城市中规模最大的生态绿核,被誉为广州“绿心”。

f13c7ee754ce41e9a4b53dfffc95f59e.png
海珠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开放后,南岗河湿地、南沙湿地、花都湿地、海鸥岛湿地、贝岗湿地、大沙河湿地等一批湿地公园先后诞生。

018716b9872406c41ab2c3ed2ad7ecbf.png
海珠湿地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新型公园大多不设围墙,诸多以前有高墙的公园亦开始“拆围透绿”。有人评价,这也是在打破无形之墙。公园景观与城市街景融为一体,公园的“绿”透出来,让市民看到广州之美,公园更加亲民,传递的是城市以民为本的温度。


bd14790218cd326eff12d76ed9bcef4e.jpeg
游客在海珠湿地观鸟

今天,广州的公园还多了许多文化气息。越秀公园东秀湖畔,树荫下一栋乳白色的二层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陌上花开里的花城书房。走进书房,书香、花香、茶香扑面而来,市民慕名而来,有人静静坐下来,品读广州故事;读累了喝口茶,看看红花绿叶,消散困意;看完散散步,公园里绿荫环绕,鸟语花香,千年文化名山的魅力近在眼前。

62363a6b14bec07ce3001a3589005b27.png
东山湖公园

公园陪伴市民成长
美景与爱不可辜负
公园免费开放,
是广州人收到的幸福大礼包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人民公园、荔湾区青年公园先后免费开放。
2009年7月1日,广州一次性将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东山湖公园、麓湖聚芳园、星海园、聚龙山、火炉山等32个公园免费开放。
多个公园免费开放后的首日游客暴增:聚芳园、星海园接待游客比平时增5倍;雕塑公园的游客数量是平时进园人数的3倍多……“免费”举措让市民与公园更亲近。

从“赏绿”到“享绿”,
公园成为人们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50b43f1146934e9e2c2941e46375adc6.jpeg
东山湖公园


早晨,广州大大小小的公园里生机勃勃,人们或引吭高歌,或健步如飞,或信步休闲,新的一天被唤醒了。街坊陈志宏喜欢带上家人逛天河公园
“这里有大片绿地、树林、湖泊,空气清新,一家人可以在湖边散步、跑步、骑车,或者在草坪上野餐、玩耍,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可以带孩子们逛逛园内的粤晖园,感受岭南风情,休闲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傍晚,珠江新城里的公园是附近市民休闲的最佳场所。

哪怕只有一会儿空闲,街坊瑶瑶也要从花城广场旁的写字楼来到珠江公园跑步。“忙里偷闲逛公园,是应对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态度。从写字楼来到公园,一下子就能转换心态。”瑶瑶说。

01c1335cab22f1961c21864ef62a7564.png
珠江公园






近两年来,每到周末,街坊罗梓威喜欢带孩子到二沙岛的大草坪露营。他发现,大家的露营热情都挺高,要想有好位置,就必须赶早。

二沙岛艺术公园

周末的二沙岛草坪上,人们玩飞盘、踢球、下棋、泡茶、放风筝……玩得都很高兴。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广州的多个公园里都能见到,公园成了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标配”。






广州的公园也是年轻爸妈“遛娃”的好去处。番禺区万博商圈四海城有一个恐龙公园,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孩子前往“打卡”。各种各样的“恐龙”叫声此起彼伏,“小恐龙”还会突然从蛋里冒出来,不少孩子玩得乐此不疲。

广州还建成了13个儿童公园,拥有全国最大的儿童公园体系。“到儿童公园‘遛娃’,小朋友能玩一整天。”宝妈王苇来说,广州多个儿童公园成了她的“遛娃”神器。

广州市儿童公园

王苇说,今年六一儿童节,广州儿童公园打造了“1米高度”的风景,巡游花车装点鲜花和气球,“萌”味十足的童趣巡游方阵对小朋友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


小朋友在广州市儿童公园游玩



公园还为人们认识自然、亲近科学提供了空间。科普作家瘦驼已定居广州约4年,他常陪伴家人到二沙岛、黄山鲁、火炉山、天河公园、大学城中心湖等公园游赏。他说,广州公园四季常青,生态丰富,也是科普教育首选之地。

抚今追昔,
从古时公园的萌芽,
到延续百年的公园建设潮,
广州的公园越来越多,
类型越来越丰富,
为广州人带来越来越多的“小确幸”。

据统计,至2023年底,广州建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生态公园等各类公园1426个。

广州正努力建设城园融合的全域公园城市。计划到2035年,广州公园不少于2000个,让城市更有面子、让市民享受“里子”,给广州人带去更多的幸福源泉。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金牌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33

帖子233

积分1295

图文推荐

  • 广州“十大”地理标志产品,您知道几个?

    广州,这座位于珠江之畔的南国明珠,自古便是海上

  • 肇庆五星碧桂园凤凰酒店、豪叹酒店自助晚餐

    中国砚都七星肇庆肇庆是一坐诗意的古城漫步烟雨

  • 婚姻关系里有哪些大忌?想要婚姻幸福和谐

    1 婚姻里的大忌之一是什么?就是完全不顾另一

  • 江苏十大特产

    今天推荐江苏十大特产。 1:阜宁大糕 阜宁

  • 走自己的路,这三招让幸福奔你而来

    "在自己的时区里,走好自己的路,打好手里的牌,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