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可怕”的14岁现象, 男孩女孩都会有, 父母要舍得放手

2024-10-22 16:38:01 8324 0

[复制链接]
复兴从前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10-22 16:38:01 |阅读模式

复兴从前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10-22 16:38:01

6a7bcc0452310e7aa8834b1ba2eca935.jpeg

14岁,正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跃迁的黄金期,也是孩子普遍比较迷茫的一个阶段。我们想要孩子走好、走稳这关键一步,硬碰硬没有用。


最近,被心理咨询师常军老师的一番话戳中了。

他说,女儿14岁时,什么都不愿意跟他交流。女儿每天把门关得死死的,门上还贴了一幅带有“易燃易爆、闲人免进”字样的画。

看到这一幕,常军老师却在心里给自己说“哈哈”。

起初有些不理解:孩子都不愿交流了,为什么还要跟自己说哈哈!

细品才明白:这个“哈哈”不是说给孩子听,而是说给自己听。

5f5ac5399c59100bd0f9166347466980.png

英国科学家曾研究证实:14岁的孩子,更热衷于刺激的危险的行为,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不愿跟父母交流等。

比如:你让他上东,他偏往西。

家长一开口,孩子的回答一律是:不、不、就不……

听到孩子说“不”时,我们应该庆幸: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可悲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接住孩子的成长讯息。

接住了,孩子就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接不住,成长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剂毒药。

人格上的逆反是孩子在寻求成长的自我平衡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依赖共生”,一方由于各种原因,自己不能独立生存,转而依赖另一方。

而另一方,成全或享受对方的依赖,对对方进行过分地或强制地照顾,从而获得“被需要”的价值感或掌控感。

这样,两者就建立了依赖共生关系。

比如,常听到妈妈对孩子说:“你这不好,那也不行,长大后该怎么办?”

而14岁,是孩子人格转折窗口期,体内荷尔蒙和肾上腺激素激增,力量变强,精力丰盈,变得有攻击性。

他们更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而不是控制,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宝宝了。

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之前一样听话,孩子就会反抗,表现出共生绞杀。

但孩子的反抗,不带任何的敌意和恶意。只是孩子在苦寻自己、界定自己。虽然抗拒父母,但内心依然深爱着父母。

8430cf49d595a7ffcb860868a03f2104.jpeg

《你的13-14岁孩子》一书中记录这样一个故事:

14岁的亚瑟,因一件小事,与父母发火,气冲冲地去了学校。为缓解尴尬的气氛,亚瑟的母亲买了一件亚瑟一直想要的衬衫。

放学回到家,亚瑟把书包重重地扔在床上,也没有理睬父母。看到心仪的衬衫,亚瑟兴冲冲地跑到母亲面前,狠狠地亲了母亲一口,而后为早上的事跟母亲道歉,并说:“哦,天呀!我真是个没用的东西,是不是?”

亚瑟虽然反抗父母,但在内心深处,亚瑟是深爱着父母的,就像他知道父母一直关心着自己一样。



只是,与父母冲突时,怎么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是孩子面临的一道坎,最终表现出来却是“被定义的叛逆”。

他们在做自己和照顾父母感受的撕扯中,极力制衡。

攻击性成长和粗暴式表达,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特性,也是孩子内心抗衡的一种结果。

所谓的反抗,不是不爱,只是想用更尊重自己的方式长大。

以暴制暴,是悲剧的发端

纪伯伦在《先知》中写道:“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深以为然!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孩子的掌控者。现在也早已不是孩子被打着长大的年代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真的懂这句话。见到太多的孩子,由于父母不当的处理方式,最后做出出格之举的例子。厌学、出逃、失联、自残等等,未闻未见之事,现在的孩子都能做出来。

前不久,北京一14岁女孩小凡,因前一天睡太晚,第二天早起赖床,磨蹭了一会儿。父母着急了,进屋把小凡的东西摔了。

小凡倍感委屈,早上六点独自坐地铁跑出来了,一整天没去上学也没跟家里人联系。

5b3ab55adb84bcb301ad7a2f3c3f2a85.png

好在,小凡是幸运的,遇到的是民警同志。在警察的开导下,小凡才消除对父亲的怨恨。

孩子三观未成形,稚气未脱,判断力夹生。家长用生冷的语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非但理解不了,还容易酿成悲剧。

还记得,那位被母亲打了一巴掌跳楼身亡的孩子吗?也是14岁,初二,因在学校和同学玩扑克,被学校要求请家长。

孩子母亲到校后,不问缘由,当着孩子同学的面,扇了孩子。母亲离开后,孩子趁人不注意,从教室护墙上纵身跃下,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身亡。

a3c2d95ebb9306f42f640cef35fbf6ed.png

不敢想象,这个孩子跳楼前得有多么绝望。既然已成事实,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最起码,注重场合,守护好孩子尊严,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荣格曾说:“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打闹、犯错,从来不是孩子不学好的借口。家长的态度,才是孩子命运的风向标。

让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孩子成为孩子

14岁,人生的半熟阶段,夹生饭般的成熟。有着成年人的体魄,和年少的狂躁,少了成年人的心智。

正是这拉扯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与家长相处起来,倍加拧巴。做好自己,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才能撼动孩子心中的江河。

1.明底线,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

《孟子·离娄下》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知道什么不能做,才能更好地知道什么能做。

总以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就明事理了。可,不知规矩和底线的孩子,是不会长大的。

14岁的孩子,价值观不稳,又急于探索世界,需要明确的规则和底线,去匡扶孩子的行为。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说,“你可以不乖,但不能学坏。”具体是:

  • 不能影响自己的安全;
  • 不可触犯法律条款;
  • 不可影响他人的利益等。


少而清晰,好操作,当然需要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

有了底线,就有了范围。红线以内,孩子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实践和发现世界。毕竟,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自由。相信,孩子也会受益终身。

aa156c3da1275663abbeae57a30573b5.jpeg

2.接纳孩子的当下,给予爱和关注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哭,你冲他笑,他便笑。孩子有异样,说明榜样出现了偏差。

做好孩子的观察者,及时反思自己,方能助孩子回归正轨。

网友@博士大王曾分享,自己从叛逆少年到中科院博士之路,父亲对自己的教育。他曾经早恋、逃课、打游戏、打架,被班主任当着他父亲的面训斥:“这孩子完了。”

但父亲没有反驳。

一次,他如常去网吧,和朋友玩得正嗨时,父亲在他身后站了十分钟,默默地走了。

看着儿子在网吧玩得热火朝天,父亲愤怒、失望、心痛,但父亲把情绪留给了自己。

第二天上学前,父亲给了孩子一封信,信中父亲用温情的文字,诉说着对儿子的爱,并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

并称:老师放弃你,不是你不好,只是你现在迷路了,父母依旧会带你回家。

后来,父亲每周都会给他写一封信。在父亲的感召下,他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

ca4d99bed43d313ec07b1a6f96cd94ce.jpeg

孩子迷路时,维护好孩子的尊严,包容下孩子的偏执,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接纳孩子的现状,才能陪孩子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3. 做自己,给孩子精神解绑

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表明:我国陪读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

遗憾的是,更多的家长是“陪”孩子事无巨细,却忘了“读”孩子的内心。

家长牺牲自我成长,把精力全部投注孩子身上,非但没让孩子放松,反而变相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

孩子会以为: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父/母不能更好做自己。而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的眼睛,是来自父母的能量。

看过一个故事:51岁妈妈,陪孩子学习,最后考上研究生,孩子也考到一个很好的学校。

父母有光芒,孩子才有力量。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做好自己,才能成为孩子的脊背,助推孩子的成才。

9298b8fa0854f76e190eff4eeac376c0.jpeg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而14岁,正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跃迁的黄金期,也是孩子普遍比较迷茫的一个阶段。我们想要孩子走好、走稳这关键一步,硬碰硬没有用。

教育孩子不是竞技,没有输赢,有的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感染。

面对14岁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效的教育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成长的陪伴、爱的智慧指引,包容孩子,陪孩子慢慢长大。

孩子,是家长最美的乐章。家长,是孩子的永恒的底色。


文章来源于新东方家庭教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注册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

帖子6

积分56

图文推荐

  • 花好几个月时间整理的广州热门特产伴手礼

    返程一定要带走的广州味道❶.永兴烧腊 历经四代

  • 广东十大特色小吃

    广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丰富多

  • 莲藕、萝卜先靠边,它才是冬季蔬菜之王!简

    在秋冬的寒风里,人们的餐桌似乎也披上了一层季节

  • 工作日也爆火的珠海早茶“扛把子”到底有多

    “吃,是广东人永恒的主题,兴起出发,回头再来,

  • 见证历史2000年,眺望整个广州城!它演绎了

    它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