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威玛?首先它是一种中东美食,是每个俄区留子的噩梦Шаурма,是英国留学生的kabab记忆,也是“shawarm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旋转”,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美食的烹饪方式,炭火旋转烤制,然后卷在饼里。其次它是一款在大学生里爆火起来的模拟经营类游戏《沙威玛传奇》。 作为一个经营类打工游戏,只要你打开它,准保念叨着“准备好成为沙威骂传奇了吗”和“让我们说中文”的抽象话术干到天亮,并且练就“指如疾风”的全新技能。如果再加上《楼下的早餐店》《老爹披萨店》《飞机大厨》,你就可以完美实现全天候打工成就:早上卖早点、中午做卷饼、下午做披萨,晚上准点在飞机上当空姐备餐、服务那些永远吃不饱“高需求”旅客。 游戏倒在其次,那首“沙威玛”主题曲一旦沾上,一个月的洗脑声控就等着你了。不知道算不算特立独行,每次脑袋里3D 环绕立体声的循环播放“沙威玛~哦沙威玛~哦沙威玛,有了你,生活美好,没烦恼~”的时候,我的心里想的不是烤得流油、卷的巨大、量大管饱的中东沙威玛,而是“国民点心”沙琪玛。
沙威玛、沙琪玛,傻傻分不清楚。
可不是我一个这么想,因为沙威玛和沙琪玛的究极相似,现在已经出现了名为“沙琪玛威”的《沙威玛传奇》“盗版”版本。 和沙威玛一样,沙琪玛也是音译。满语“sacima”,《清文鉴》中译为“糖缠”,也有人叫它萨其马、赛利马,直译下来是“切开”、“切开的糕点”。沙琪玛是地地道道的中式糕点——甜的,软的,每一口都像云朵一样奶呼酥松。在零食匮乏、甜味缺失的童年时光,入口即化的沙琪玛是永远的偏爱。 等到吃吃喝喝这些年,被养刁的嘴巴早已经不再会被轻易取悦,于是沙琪玛也只能成为“回忆”。要不是被游戏勾起心思,估计很难会再主动吃它。不过,不吃不知道,不试发现现在的沙琪玛早已入列“茶食”行列,进阶到另一个level了。 原本从满族传入中原的小吃,历经百年发展,由北向南,最终在广东人手里成了登上酒楼茶居的精彩一味。据说早年间在佛山一地,甚至还有以制作沙琪玛闻名的老字号茶楼。虽然如今茶楼已经变身糕点铺子,但那做沙琪玛的手艺倒是全然传承了下来。
之所以酒楼茶居才能出精彩,主要还是因为要想区别于便利店里的常规版,须得手上有足够做老派点心的功夫,和舍得付出的时间与成本。 和《沙威玛传奇》里一顿狂点、完成任务式的“打工”不同,在美食界,“慢工出细活,好料出精品”才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在佛山高明区的三洲旧街,无人不知“罗兴记”。晃晃悠悠开茶楼、糕点铺子的这29年,物是人非,但沙琪玛的老味道始终没变。 沙琪玛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一步也不能将就——高筋面粉只加鸡蛋调面,而后搓皮、开皮,擀成厚片、切作小段,一个字“炸”,最后上糖,成型出锅。
不添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和面只用鸡蛋不加水是罗家人做点心的诚意;上糖、熬糖的手艺则是罗家人的真功夫。做沙琪玛,糖太老或太嫩沙琪玛都容易散掉。这许多心意,通过街坊邻居的口传向了四面八方,于是朴素如沙琪玛也引得众人来访、成群结队地来吃。 冷峻冬天来临的时候,不能立马吃到正宗沙威玛,先来块沙琪玛佐红茶吧。 文章来源于 三联生活周刊。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