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不是盲目跟风,不是一味追求成绩与排名,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失败、再站起来。
"
如今,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可是很多孩子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少父母费解。
其实,要想养育一个心理阳光、心态积极的孩子,相比无忧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精神滋养。
一个阳光自信、活泼开朗的孩子,滑向心理障碍的边缘根本不需要很长时间,想想都让人心疼。
因此,破坏精神滋养的3件事父母要尽量少做。
不要用内卷的方式 让孩子丧失价值感
在许多父母看来,优异的成绩和名校的光环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唯一路径。
“一定要考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然后读研、读博,找一个好的工作。”
但是,期望过度变成了压力,在高压环境下,孩子就会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TA开始逃避、反抗,甚至出现了自我否定的情绪。
北大教授刘擎说的:“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卷孩子的学习,把成绩当成评价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到头来,只会让孩子丧失价值感,透支孩子对生活的热望。
父母不再用“内卷”的方式育儿,孩子才能阳光自信,活出自己的精彩。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说:让生命自由地去他想去的地方,不必担心,他有自己的力量,会自己去适应。
这正如对孩子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盲目跟风,不是一味追求成绩与排名,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失败、再站起来。
如此,孩子不仅能够学会自我调整与成长,更能够建立起坚定的自我价值感。
不用小事去消耗孩子的生活热情
微博上有个话题#糟糕的家庭总是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说的是,如果家长的目光永远停留在孩子的不足上,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能成为家长指正的对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本可以是阳光男孩女孩的TA,对周遭的一切异常敏感,心中常怀忧虑。
挑剔和指责有着巨大的魔力,如果父母经常在琐事上对孩子挑剔和指责,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会被慢慢耗尽。
父母多些松弛,少些责骂,才能养出幸福感满满的孩子。
演员陶虹曾在节目中说:孩子在父母这儿得到的,应该是港湾,是安慰,是最好的那个拥抱。
遇事不责备,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不以“刀子嘴豆腐心”为由 打击贬低孩子
我相信不少人肯定都会被人这样说过:
“你看看你这次考的是什么玩意儿?简直就是耻辱!”
“你这么笨,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别指望我们会养你一辈子!”
“你看看你,胖得跟猪一样,还吃什么吃?”
“你这房间乱得跟狗窝一样,到底是不是人住的?”
“你喜欢画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别浪费时间了!”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优秀,你简直就是个废物!”
句句如刀,这些来自父母尖酸刻薄的言语伤害,没有一句是不戳孩子心的。
有些父母总以“刀子嘴,豆腐心”为由,肆无忌惮地打击贬低孩子,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父母那些尖锐刺耳的话,实则是一种语言暴力,于无形中在孩子的心上插上一把刀。
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用更加温和、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
这一方面,谷爱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特别好。
希望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时,她会说:“你要去试一遍,最不好的结果就是你不喜欢,但万一特别喜欢,你就是赚了。”
在比赛决策上,她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自己决定比赛的动作和策略:“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地享受它。”
当她想告诉孩子无论是滑雪还是学习,都要享受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结果时,会说:“我们虽然要为目标奋斗,但更要享受沿途的风景。”
这些温和而坚定的话语,给了谷爱凌强大的精神支持,让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在赛场以及人生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尔·庞姆说:“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明白,成为一个好父母是需要时间、修行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坚守初心,不断学习,不内卷孩子、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打击贬低孩子,让孩子永远有心理阳光、自信开朗的模样。
文章来源于深圳大件事、十点读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