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活动中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并力求将其实现的心理品质。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是其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乐于与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一、经常数落孩子 经常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不懂得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喜欢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 “你怎么这么笨,邻居家孩子比你强多了!” “你学习怎么这么差?” “你为什么一点都不努力?” …… 这一句句数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如别人家孩子好。 二、家长期望过高 很多家长因为自身性格要强的原因,也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待。这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在无意中追求完美极致,给自己定下高标准的习惯。 但是,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就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能力不足,长期如此也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三、家长的过分保护 孩子在孩童时期对于事物都极具好奇心,喜欢尝试,敢于探索。 而很多家长会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过分保护,不让他触碰更多的外界事物,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孩子长大以后缺乏独立性格,遭遇困难时总是期望大人的帮助,无法独立成长。
那么,当你发现孩子不自信不快乐时,到底该如何做呢?下面这几个小知识务必记下!
孩子需要的不是过分的保护,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这件事的放手与信任。家长更应教会孩子如何掌握技能,正确面对危险。如果孩子想要尝试帮忙擦桌子、切东西,家长们也不要极力阻止,家长们可以先示范给孩子看,在孩子旁边做指导,避免孩子遇到危险。
跳水坑、在墙上画画,不是搞破坏,而是在探索世界。孩子身上最宝贵的,就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力和创造力,请家长不要把孩子的这些潜力都扼杀在摇篮里。
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当孩子面对陌生的困境时,家长们要鼓励他不断尝试,这会比强迫更有作用,要告诉孩子:勇敢战胜昨天的恐惧是今天的成功。
不管是贴歪的照片还是散落的玩具,随心所欲布置自己的小天地是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喜爱的表现。家长们应该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既有机会自我想象与发挥,又懂得游刃有余不越界。
每天唠叨着催促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反而是变相地提醒孩子故意叛逆。家长们不妨多给孩子一句夸奖进步的赞美,带来的效果胜过十句唠叨催促。
孩子总会无意间做错事情,比如打碎花瓶、弄脏地板,孩子选择逃避责任不外乎是害怕家长的责备。因此,家长不如多一份理解与包容,让孩子拥有承担责任、敢于认错的勇气。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即使孩子偶尔失利,比如学习成绩不好、演讲讲得不好,绘画画得不好,家长们也不要一味地指责与谩骂,而是要多加鼓励和关爱。一句肯定的鼓励,是对孩子努力最好的犒赏,是孩子坚持奋斗的动力。
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孩子喜欢吃的甜甜圈,乐观的孩子觉得甜味可口,悲观的孩子却只看到了甜甜圈中间的大洞。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这也将是孩子人生最大的财富。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一旦孩子内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会充满冲突。而随之出现的胆怯、退缩等不良个性,则会与孩子形影不离。与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驾驭自己的行为。自信是一种内心的力量,孩子的自信需要家长的肯定,孩子的自卑也源自于家长的一味否定。
文章来源于特肤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