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极氪:向内要效率,向外要技术和产品竞争力。
当均价超过30万元的极氪汽车,用11个月卖出20万辆,均价超17万元的领克汽车,11个月卖出26万辆,吉利冲击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势头和决心,已经明确无疑。剩下的无非是优化全链条的效率,推出更强劲的产品矩阵,进而攫取更广阔的市场版图。吉利显然保持了一个头部车企的战略嗅觉。11月14日,吉利宣告了极氪和领克的整合决策,极氪最终持有领克汽车51%的股份,领克其余 49% 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这成为2024年度,汽车行业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也宣告了,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激烈征伐的前夜。12月3日,极氪与领克进一步宣布战略整合后新公司命名:极氪科技集团。集团旗下拥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双品牌,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努力,打造一个年产销百万级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技术的普及路径是从高端市场到平价市场,这是一个产业变迁的普遍规律。智能电动车没有例外,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
50%,电动化的进程已经在稳定推进,智能化则随着智能驾驶的AI化,正在进入真正的普及元年。中国车企身处智能电动车产业腹地,坐拥最肥沃的技术和市场土壤,没有道理不向高端市场发起冲锋,实现新能源时代的品牌跃迁。华为加持的问界M9已经攻入豪华车腹地,拿下今年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头名。像吉利这样沉淀数十年的车企巨头,更可以借助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积累,角逐高端汽车市场。
智能电动车给中国车企提供了掌控全球汽车产业主导权的时代机会,尤其是对于像吉利这样深远布局的车企。而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的整合,就是吉利向BBA们所在的中高端市场发起冲锋的“阳谋”。 筹谋高端市场,吉利准备了10年 汽车行业无魔法,机会也尤其青睐做好准备的公司。吉利对于高端市场的绸缪,可以追溯到2010年,吉利控股从福特汽车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收购案不久后的2013年,由吉利控股全资持有的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正式成立,在哥德堡与沃尔沃的工程师进行密切配合、联合研发,陆续产出了CMA、PMA架构。吉利也由此开始整车技术、开发流程、供应链管理乃至质量体系的全面升级。多家供应商公司表示,能明显看到吉利成立CEVT之后,整个整车开发和质量管理走向标准化和高端化。而到了2016年,吉利和沃尔沃合资成立了高端汽车品牌领克汽车,进一步将双方的技术优势进行产品化落地。如今,领克已经成为累计销量超过130万辆,年销量将超过28万辆的汽车品牌。
而借助在整车开发领域的积累,吉利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更是推出了自主汽车技术的集大成者——浩瀚架构。该架构不仅支持了今天热销的极氪汽车、领克汽车的Z10,沃尔沃、极星的电动车型,也都采用了该架构。“沃尔沃是一个以严苛标准著称的车企,他们在采用浩瀚架构乃至极氪整车设计的时候,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有行业人士说。也就是说极氪等出自浩瀚架构的整车设计,可以一次性通过沃尔沃的标准。同时,在产业链上,吉利也有长久布局,其自研电池计划,起步于2014年,吉利当时通过实际控制的洪桥集团收购山东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电池自主控制。彼时,宁德时代也仅成立3年。如今,吉利自研自制的金砖电池已经全面上车,在极氪001和007等车型上搭载。这些都是极氪汽车在高端汽车市场,做到一年超20万辆成绩的核心基础。据了解,今年11月,领克汽车交付32679台,极氪交付27011台,合计近60000台,1-11月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共交付超45万台,2024年度交付将达到50万+台。
这是什么概念?奔驰和奥迪2023年在中国的销量不到80万辆,也就是说极氪+领克双品牌,已经接近BBA在华耕耘20余年的销量成绩。这无疑是吉利在高端汽车市场长久深耕的成果和明证。自主车企身负历史包袱,转型高端,难免阻力重重,大量车企都有搭乘新能源的东风,冲击高端市场的企图。如上汽、东风、长安等,都已经推出中高端定位的“车二代”品牌,但从市场反馈和数据表现看,显然还需加以时日经营。而相较之下,成立短短3年时间,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就已经成为高端车市场的一匹黑马,也几乎是成熟自主车企向高端新能源转型的“仅存硕果”。
这背后,是依靠吉利长久的产业布局和技术深耕,也依靠敏锐的战略嗅觉和决战意志。台州宣言中,李书福发出“关停并转”的战略冲锋号之后,极氪和领克的“行业地震式”整合,无疑再次明确了,吉利问鼎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决心强度。 决战来临,“新极氪”进入爆发通道
智能电动车行业的赛点正在快速逼近。在电动化进程上,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高度成熟,以最为核心的产业环节动力电池为例,标品磷酸铁锂的报价已经普遍低于350元每度电,如果一辆车搭载60度电池,整个电池系统成本将在3万元左右,而内燃机和变速箱成本则接近2万元,已经大大缩小与燃油车之间的成本差距。而行业预期,到明年,磷酸铁锂电池明年每度电将有望进一步降低,接近300元每度电。从市场销量,也可能看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50%红线,电动车从高端到中低端,已经全面开花。极氪汽车也在跟随产业成熟的红利,将毛利率一路提升到接近16%。也就是说,电动化的赛场已经从产业链、产品到商业运营环节,全面成熟。而随之而来的是行业正快速进入下半场——智能化的较量。尤其是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变革性技术——智能驾驶,正在快速进化和蜕变。
就在一年前,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智能驾驶将进入复杂的城区道路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可用和好用的产品体验。而在今年,“全国都能开”的城区智驾已经全面开花,尤其是特斯拉引领的“端到端”技术,正在改变智能驾驶的技术范式,推动后者进入AI驱动时代。AI最核心的两个生产要素,就是算力和数据。这对车企的技术和资源储备尤其提出了刚性考验。如果说在此之前,车企还困于智能驾驶的体验和技术路径,难以看清方向。但今天,高阶智能驾驶已经明确在产生黏性,提升品牌力和用户号召力。而AI引领下的智能驾驶所需要的两大要素:算力和数据,也唯有车企可以掌握,且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得以投入。按照行业节奏,明年将是“端到端”智能驾驶全面上车的一年。而极氪汽车已经为此进行了深远布局。据了解,极氪汽车从成立之后的第二年,就招募了华为等体系的技术人才,组建了自研智能驾驶和座舱团队,目前已经实现了智能驾驶从域控、到底层软件到上层智能驾驶系统和软件的全链条开发能力。从横向的行业局面看,也几乎是成熟车企布局自研智驾为数不多的成果。今年是极氪汽车的智能化攻坚之年。过往,极氪依靠吉利体系的整车积累,快速崛起,智能化上节奏稍缓。而2024年,无疑是极氪汽车的智能化翻身之年据公司信息,极氪浩瀚智驾2.0的城区智能驾驶将在年内全面交付,而“车位到车位”智驾则即将推出。如果这一进度实现,无疑将进入国内智能驾驶第一梯队。
而根据行业报告,在整体的软件层面,极氪又几乎实现了月均2.2次的高频率,几乎挤进车企前三。软件的OTA能力既是整车智能驾驶架构的体验,又是组织结构效率和敏捷性的体现。有了电动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筹备,极氪汽车需要的正是一个有力的销量杠杆,来攫取广阔市场,从而实现商业效率最大化。而整合兄弟品牌领克,正是这样的顺势之举。据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此前披露,两大品牌整合之后,将在产品规划方面,实现更细密的市场覆盖。“在中长期规划中,极氪品牌将聚焦中大型豪华车型,而领克品牌则主打中小型高端车型。”安聪慧说。也就是说,两大品牌整合之后,将快速将市场边界扩大到15万元级别。此外,在研发和技术上,也将撬动更大的杠杆。技术方面,极氪科技集团将统一两个品牌的电子电气架构,并将硬件和操作系统统一到一个平台,发挥协同效应。安聪慧预计,通过最大化协同,两个品牌整合之后,研发投入将降低10-20%,BOM成本将降低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营销服管理费用降低10-20%。向外是优秀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力,向内是高效的效率机器,这正是现代顶尖企业的共性经营特征。苹果公司的现任掌门人库克出身于供应链运营体系,也正揭示了这个商业思考。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无疑也将快速向上述路径蜕变,迎战接下来智能电动车市场更激烈的角逐。
极氪科技集团的使命:长线赛道,全球版图
智能电动车不仅是中国市场的机会,也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机会。大众汽车等跨国车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智能化变革,而在新能源方向上,虽然对纯电动车型存在不同认知,但是汽车的大电池化则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这两点对于中国车企走向海外市场来说,无不是结构性的机遇。大到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等,小到组织体系、产品型谱和运营经验,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企无不已经通过快速和激烈竞争,建立了先天优势。而吉利寄予极氪科技集团的最大期望之一,也正是走向全球,成为世界性的高端豪华品牌。正如极氪官方所表示:新成立的极氪科技集团,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努力,打造一个年产销百万级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这对于其他车企来说,或许会是一句渺远的口号或者目标,而对于“新极氪”而言,显然是有备而来。要知道,吉利在欧洲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同时包括领克和极氪在内,已经在欧洲铺设了大量的渠道和售后体系,
并且通过常年经验,获得不俗的市场表现和用户口碑。据欧洲权威机构Data force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领克01新能源成为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第三名。这在汽车文化成熟的欧洲市场,相当不易。极氪和领克整合之后,新公司将同时获得极氪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储备,而在渠道端,则可以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商业效率最大化。据安聪慧披露,在品牌层面,两个品牌将保持独立,而在销售模式方面,极氪将继续采用“直营+”的模式,领克则采用直营+经销商+代理的模式。两个品牌将在一、二线城市保持独立的销售渠道,但在三、四、五线城市,领克和极氪可以共享渠道并展示协同效应,将极氪科技集团进行拓展。汽车市场是短期战役不断,但是产业纵深和战线又以百年为计的长线赛场。
极氪和领克整合之后,吉利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形成典型的“T”字形战略局面,就是在征伐激烈,技术土壤肥沃的中国市场,向下深入扎根,凝聚核心的竞争力,同时验证商业模型。而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版图中,则通过全球设计、研发和渠道的布局,将国内的技术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广泛应用。汽车战场的竞争很急促,但也很长远。需要扎实的技术和产业积累,也需要过硬的品质和产品支撑,更需要全球化的布局和愿景。从这些要素来看,新的极氪科技集团,已经准备就绪,即将重装出发。
文章来源于36氪。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