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梳理近期测试卷时,发现她还是习惯性“就题论题”,懒得花心思在不同类型题中找规律,也没有追本溯源地去理解概念,有点小生气,就想跟她聊聊。
一种就是每天盯,一种是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你做过的题,梳理出哪方面掌握得比较OK,哪方面还需要用力,再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第二种方式,看起来不费时,费的全是脑力,我得去琢磨去思考,才能透过一堆乱七八糟的题,看见对错背后你的做题思路,这是比对错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这就是思考的价值,缺了思考这个本领,再努力都没多大用。
如果你只努力不思考,最多就产出个平均劳动生产率,那社会能够回馈给你的,也就是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条线上的价值。
如果你有思考的习惯,你就会去琢磨,客户数量为什么会减少呢?因为你们失去了一些老的客户。为什么会失去这些老客户?因为以前产品质量和现在质量有差距。
如果你不思考,就盲目采用降价促销或者加大广告宣传的方式来提升销售额,是治标不治本的,结果可能就是成本花了,人也折腾了,却没收到想要的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我老跟你强调,做任何事,不论学习知识、认知事物还是理解身边的人,都一定要多思考的原因,不是啰嗦,实在是不想你走弯路。
之所以花时间沟通探讨“思考”这个话题,也是基于我对她的了解。
而对于更小的孩子,建议大朋友们最好早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不只是提高学习效能,跳出卷王模式的助力,更是孩子受益终生的本领。
《哈佛大学50年研究: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3步提问法,寒假立即用起来》
《挑遍国内外儿童杂志,这3套最能帮孩子打开视野,独立思考》
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套中信出版的好书:《思考世界的孩子》
▲
来源:当当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适读年龄:6-12岁
它的内容大部分都选自法国久负盛名的儿童哲思杂志Astrapi,全书有59个来自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真实提问,由哲学家来专门解答。
但不止于此,书中对这种浅层思考,会引导孩子更深入地追问:
我们要去上学,因为在学校里可以认识很多人,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认识其他人呢?
这些都是我很认同的地方,尽量不用结论性语言,而是让孩子在不断反问、探寻,多角度辩证思考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关于不同问题的答案,不知不觉中学会像真正的哲学家那样,有逻辑性地深入思考问题。
书里面还有很多“头脑风暴”似的类型小问题也特别赞~
对于“应不应该”这种类型的问题,则会先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是什么”,再思考“如何做”,最后探讨“为什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它还很贴心地配置了家长使用的“阅读指导”,每一页该怎么读,怎么引导,都写得很清楚。
▲来源:《少年不迷茫》书本插图
以前为了给绘本馆的小朋友讲汉字,我花了点时间研究文字,发现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古埃及文也是,后者逐渐演变成希腊文、英文、德文、法文,这些文字都是由字母组成,只有古汉字,虽然已演进为简体字,却仍然是象形文字的传承。
这个笑话说明了汉字的具象特征,甚至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
但这些也正是问题所在,即受传统影响,国人更注重形象思维,而不太注重思考演绎。
思考可以跨越时空,不受年岁限制,我思故我在,便是思考的乐趣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