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意力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维持着一个人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 注意力越好,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做其他事情比如手工、绘画、体育、音乐等也会越好。
二
放学后已是晚上,他们没能奔向户外自由奔跑,而是被电视里的动画片、手机游戏里的虚拟世界紧紧吸引,急不可耐地又开始了“视力冲击”。 长期以往,不仅视力受损,更重要的是,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注意力自然难以集中。 因此,劳逸结合,合理规划孩子的休闲时间,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让眼睛和心灵都能得到真正的放松,是保护注意力的第一步。
三
于是,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作业堆成小山,学校做了,回家还要做,连周末也不例外。 殊不知,长时间的连续学习,就像紧绷的弦,总有一天会断。 孩子的注意力需要“充电站”,适时的休息和切换大脑活动模式,能够帮助他们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质量永远胜于数量,长时间学习,影响了注意力,自然也就影响了质量。 保证孩子休闲和睡眠时间,应该一直是教育者要考虑的因素。
四
在家,父母不时地询问和“关心”,送水果、送牛奶、查作业。 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实则是对孩子专注力的巨大干扰。 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是孩子沉浸于学习、深入思考的必要条件。 学会尊重孩子的“独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由探索,你才会发现,专注的力量超乎想象。 可以这么说,别以为坐在书桌前就是学习,很多貌似认真、实则神游的无效学习,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五
恐吓式的教育、严厉的责罚,只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充满压力。 很多所谓的压力,其实反而会变成“毒素”积存在孩子心中,成了蜗牛背上的壳。 反过来,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氛围或班级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支持。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更加集中,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六
同学间的矛盾、学习成绩的突然下降,都可能成为他们心中的巨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无法专注于学习。 试想一下,我们大人如果心中有事,还会看得下书,专心于做事吗? 所以,作为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共情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提高专注的关键。
七
家中的欢声笑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都是孩子心灵的滋养剂。 夫妻关系不和、“战争”不断的家庭,很难有成绩优秀的孩子。
八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呢? [color=rgba(0, 0, 0, 0.65)]引导认知:让孩子认识到专心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讲伟人主动训练注意力的故事。 [color=rgba(0, 0, 0, 0.65)]情绪管理:引导和教会孩子适时调整情绪,遇到困难时学会冷静思考。 [color=rgba(0, 0, 0, 0.65)]合理规划: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实施,确保学习与休息相结合。 [color=rgba(0, 0, 0, 0.65)]优质睡眠:保证孩子每晚都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时间,为第二天的学习充电。 [color=rgba(0, 0, 0, 0.65)]环境营造:尽可能排除干扰,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color=rgba(0, 0, 0, 0.65)]注意力训练:尝试冥想、深呼吸、回顾复述等方法,帮助孩子锻炼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九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同样的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让我们放慢脚步,别去追逐人家的孩子,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专注、去思考、去成长。 别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就是给予他们最宝贵的礼物——自由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智慧。
文章来源于 教育本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