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真聪明,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
“哪里,他只是有点小聪明,平时也没见他怎么努力。”
等孩子的时候,听到两个家长在聊天。
大宝的班主任也说过:“有些孩子看起来很聪明,成绩好,但其实是‘假聪明’,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有出息。”
所以想和妈妈们聊聊这3种“假聪明”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1. 只会死记硬背的“复读机”型孩子
我闺蜜的儿子就是典型的“复读机”。虽然每次考试他都是排在班级前五,但有一次我去他家,却发现了问题。
他正在写作业,我随口问了一句:“这道题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
他挠挠头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啊,记住就行了。”
我又问:“那你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
他摇摇头:“考试又不要写答题过程,只要答案对了就可以!”
是不是很像一台“复读机”?只会把知识死记硬背,不会思考真正的原因。
表面上是很努力的样子,成绩也还可以,但是如果遇到需要灵活运用的地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
真正的聪明,不是记住答案,而是理解过程。
所以作为家长平时要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只看“对不对”?
做数学题,要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读历史,要引导孩子想想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复读机”变成“思考者”。
2. 爱耍小聪明的“捷径型”孩子
我表姐家里就有一个特别“机灵”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鬼主意特别多。
有一次,他为了逃避写作业,偷偷把作业本藏了起来,却告诉老师是“忘记带了”。
老师信以为真,还提醒他“下次记得带”。
没有想到他竟然还得意地跟同学吹牛:“你看,我多厉害,又躲过一劫!”
看起来特别“机灵”的他,总能找到捷径解决问题,但实际上,他们是在透支自己的诚信和责任感。
耍小聪明或许能占到便宜,但时间长了就会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不会愿意脚踏实地的做事情。
小聪明能赢一时,但赢不了一世。
还好表姐及时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便有意识地纠正孩子的行为。
当他投机取巧的时候,表姐就会很严肃地告诉他:“诚实比聪明更重要。”
同时,她也会鼓励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帮忙做家务等等。
慢慢地,孩子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想着走捷径。
3. 目中无人的“优越型”孩子
邻居家的孩子在我们小区是出了名的学霸,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
但是有一次,我听到他和同学的对话,心里有点不舒服。
同学问他:“这道题我不会,你可以教教我吗?”没有想到他头也不抬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还是别学了。”
同学尴尬地走开了,他却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如果只看成绩他确实很“优秀”,但是他不太懂尊重别人,也不愿意跟他人合作,恐怕会很难成大事。
真正的优秀,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懂得尊重和合作。
邻居觉得孩子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就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有时候,她会鼓励孩子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体会到帮助同学的乐趣。
有时候,她还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学会与人合作。
孩子慢慢懂得尊重别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同学的友谊。
写在最后
真正的聪明不是成绩好,也不是会耍小聪明,更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诚实守信的品格,懂得尊重和合作的智慧。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关注成绩,而要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聪明的人。我们可以试试从以下3点来引导孩子:
1. 培养思考能力:多问“为什么”,少问“对不对”;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诚实比聪明更重要,责任比捷径更可贵;
3. 提升情商:尊重他人,学会合作,懂得换位思考。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真正的聪明,是让孩子拥有跑完全程的智慧和毅力。”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远离“假聪明”,成为真正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文章来源于 罗霞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