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一个高周转时期,
“拿地”和“土储”是几乎所有百强房企最重要的企业战略。
因为房卖的太快了,如果没有充足的土地储备,就会在高周转的链条中难以实现快速的轮转。
但是到了这几年的行业深度调整,
“保交楼”和“化债瘦身”成为众多企业迫在眉睫的经营选择,
这样的选择背后,原有的土地储备,就成了难以为继的压力和库存。
到了2024年整体的楼市和土地市场有了一定的复苏,
许多之前的房企退地,以及政府收储的土地经过规划条件的调整,
成为土拍市场新的“香饽饽”,产生溢价也带来更好的产品实现,
未开发的闲置土地,通过政府收储,这些土地得以重新进入市场,实现二次流转。
“土地收储”这条伴随行业复苏的解题方法,就成为了许多城市,从土地市场到房企解压的新思路。
这其中,大湾区的城市珠海,
通过土地市场收储和为房企减压的“珠海经验”,
为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甚至其他城市的土地收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板。
02
2024年以来,
“好房子”成为新的从城市人居到地产行业的全新时代命题。
这样的命题背后,
加上改善居住需求的回归和复苏,
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产项目,围绕客户的改善需求进行从产品规划到户型空间,以及景观会所和社群建设的提升。
除了新出让的土地带的新出让要求和规划指标,
闲置土地同样成为改善居住的一个新的产品升级的战场。
通过政府收储,这些土地得以重新进入市场,不仅有助于优社区规划的升级和优化
也有利于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对收储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最重要的是,土地收储和再出让,盘活土地的同时也实现了新的开工和建设,
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也为房企减负创造了条件。
以珠海为例,
珠海在2024年土地收储中,
累计收回14宗土地,总价66.4亿元,位居广东7城土地收储的首位。
这些地块的收储价格普遍为原出让价的75-81%的区间,
既保障政府未来再出让的合理的利润空间,按照原价出让,仍有预计约20-25%的增值收益。
同时,又能够通过政府层面的收储,帮助拥地企业解困的同时,避免更低的出让价格扰乱土地市场的价格体系。
这14幅收储土地中,
珠海对属于珠海国资的华发股份的收储达到了6宗。
对于华发股份来说,
首先,通过闲置土地出让,直接降低负债率。
通过6宗地块的收储,华发股份累计回笼资金约18.68亿元,
这样的资产性现金回笼,能够直接改善华发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类似案例中,湖州政府以7折价格收储金茂的4宗地块,同样帮助金茂化解了短期的债务压力。
其次,进一步释放了华发的流动性。
通过解押土地参与收储,
华发能够把“沉睡资产”转化为现金流,用于核心业务投入。
第三, 有助于退出低效项目,聚焦高能级城市和项目布局。
在珠海收储的华发地块中,
部分因政府规划调整导致长期闲置,
对于珠海政府来说,收储的商业和旅游用地,
未来可调整为保障性住房或公共设施用地,既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又为后续土地出让预留弹性。
对于华发来说,
收储使其摆脱低效资产包袱,聚焦高能级城市和项目的开发。
最新的2025年1月百强销售排行榜单,华发跻身百强房企TOP5。 不仅在前十阵营中稳步超车,超越了过往的老牌头部房企招商蛇口和越秀、金茂金茂, 以96.6亿的全口径业绩,进入了头部房企的第5名, 让华发成为了近年来逆市增长长,崛起最快的头部房企, 这样的“华发加速度”背后,政府收储的贡献,功不可没。
无论是近年来,
政府平台公司新获取的土地,
还是之前房企在上一个周期的未开发土地,
政府层面的收储行为并非单纯“输血”,而是通过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建设,
一方面提升土地价值,一方面提升城市的改善人居品质,实现双向收益。
在珠海收储地块中,
部分商办用地未来可能通过TOD模式或城市更新重新出让,这就能够实现更高的增值空间。
例如,珠海高新区情侣北路地块收的储价12.6亿元,但未来若调整为综合体开发,地价或提升至15亿元以上,为财政创造新收入。
这一点上,
甚至北京、上海的土地市场上,都实现了“腾笼换鸟”的全新蜕变。
至于房企层面,
收储释放的资金可投入产品力升级与高能级市场布局。
以华发为例,2025年计划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等高能级城市新增高端住宅项目的布局,
布局新项目的同时,并通过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2024年融资成本已降至4.1%),进一步的借助收储资金,加速在核心城市的土地储备,强化持续增长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正向的示范信息,
未来的土地收储,同样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提升和完善:
1. 价格博弈:
对于有的限制周期较长、资金成本较高的地块,
政府层面给出的收储价不足以覆盖房企在拿地阶段的融资成本,造成价格博弈周期和难度提升,
这需要在收储价格上,能够引入更多的类似于“销售溢价补贴”等方式,化解收储的价格争议。
2. 提升民营房企的参与度。
回顾整个2024年,无论珠海以及其他城市的土地收储,更多参与的是本地国企和央企,民营房企参与度不高。
这需要当地政府,通过专项债额度倾斜、简化解押流程等政策支持,提升民企的参与度和地块收储比例,进一步为民营房企减压和瘦身。
3. 再开发的规划能力要统筹考量。
对于收储土地来说,
如何深入的围绕“成设更新”、“租售并举”等新的地产发展命题,进行前置的规划,进而通过针对性的企业引入,在产品规划、商业运营以及保障房和产业用地等层面,进一步拓宽土地的利用路径 。
将成为收储土地兑现更高利用价值的关键所在。
04
政府通过折价收购与市场化运作,
既为房企纾困,又为城市发展储备优质资源。
对房企而言,减负并非终点,
而是转型升级的起点。
通过优化资产结构、聚焦核心业务,
在行业新周期中抢占先机。
针对“闲置土地收储”和“房企减压”的落地实施,
珠海,做出了好的榜样。
未来,随着更多城市跟进专项债收储政策,
这一模式或将成为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核心引擎,
推动地产行业和更多的房企,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市的获益、房企的发展,
才能更多好房子和幸福生活的绽放,
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不是么?
文章来源于 有道理莫愁,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