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那些伤人的“口头禅”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常常忽视了自己的言辞,殊不知,这些话语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比如,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出错,或者在学习新技能时进展缓慢。这时候,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其实,这背后是父母的焦虑和急躁。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建立的。 当父母反复说“你怎么这么笨”时,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负面评价,认为自己真的笨,从而失去尝试和努力的勇气。 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被一点点蚕食,变得胆小、畏缩,不敢去面对新的挑战。 这句话几乎是每个孩子都“熟悉”的比较式批评。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于是不自觉地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可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这种盲目比较,不仅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自卑。 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永远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学习和成长失去兴趣。 而且,这种比较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因为父母总是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努力。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充满了爱和关心,但实际上却可能是一种“绑架”。父母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就可以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然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父母总是用“我都是为了你好”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决定时,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压抑和束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可能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或者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02
二:为什么这些话会伤人
-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当父母说这些伤人的话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接纳,不被理解。这种否定和比较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些伤人的话会阻碍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 从教育学角度看: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激励孩子成长。而这些伤人的话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它们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和挫败感,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而这些伤人的话却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成长的动力。
作家刘震云曾说:“人生在世说白了也就是和七八个人打交道,把这七八个人摆平了,你的生活就会好过起来。” 在这七八个人当中,父母、伴侣、孩子就占了一半。要想过得幸福,说到底,还是得从好好说话开始。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学会和我们的家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永远记得,语言是有温度且有能量的,你的语言藏着孩子的未来,孩子心里有爱,眼睛才会有光。
刷到即是缘分,愿以下话语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留言复制:从现在开始,请学会和我们的家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好好说话。
文章来源于 雪宝妈妈的育儿日记,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