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女生们掏心窝子地说说“爱自己”这件事——它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一场需要终身修炼的课题。
自我接纳是第一步
前阵子重读《被讨厌的勇气》,书里提到一个观点:“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当一个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时,就像戴着一副永远模糊的眼镜——无论外在如何改变,内心始终在否定和焦虑中打转。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条件自尊”:许多人把自我价值建立在“被他人认可”的基础上,比如必须瘦到90斤才敢穿短裙,必须拿到高薪才觉得自己“配得上幸福”。这种逻辑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人活成了一台永不停歇的打卡机——永远在追逐标准,却永远感受不到满足。 所以啊,爱自己的第一步,是学会对镜子里的自己说:“现在的你,已经很好了。” 允许脸上有痘痘,允许腰上有赘肉,允许工作暂时不如意。就像作家三毛说的:“我笑,便面如春花,定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过度付出是陷进
《红楼梦》里有个细节让我记了很多年:袭人为了“贤良”的名声,忍着委屈帮宝玉收拾烂摊子,最后却落得个“姨娘未成,反被逐出”的下场。 现实中这样的姑娘太多了:恋爱时省吃俭用给男友买球鞋,自己用着裂屏的手机;婚后包揽全部家务,累到乳腺增生也不敢抱怨;甚至为了“顾全大局”,在婆家的刁难面前一再退让…… 但亲爱的,过度付出从来换不来尊重,只会让你变成别人眼中的“便利贴女孩”——好用,但随时可替换。 经济学里有个词叫“边际递减效应”:当你的付出成为常态,对方感受到的感动会越来越少,而你积累的委屈会越来越多。真正的爱,应该是流动的——你为他煮粥,他也愿意为你剥虾;你支持他的梦想,他也尊重你的底线。 记住,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设立健康的边界。就像《心的重建》里写的:“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但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成长比“被爱”更重要
去年有个热搜话题:“为什么女生总在等待被拯救?”评论区的高赞回答一针见血:“因为童话故事里,公主都是被吻醒的。” 但现实不是童话。那些把人生希望寄托在“找个好男人”上的姑娘,往往最容易失望。 爱情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会雪中送炭。 就像《知否》里盛明兰说的:“这天下,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凡事最好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 真正的爱自己,是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 - 投资自己: 学一门技能,读一本好书,哪怕只是每天运动半小时; - 管理情绪: 允许自己崩溃,但绝不允许自己沉溺在受害者心态里; - 制定战略: 明确三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此每天迈出一小步。 当你自己活成一座花园时,有没有蝴蝶停留,其实没那么重要。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
社会飞速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有人因为没进大厂焦虑失眠,有人因为30岁未婚觉得自己“人生完蛋”。 这让我想起《山月记》里那句:“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很喜欢演员咏梅的一段采访。当被问到如何面对年龄焦虑时,她说:“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修平?那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你看,爱自己从来不是等到变美、变强、变优秀之后才开始的事。它是在泥泞中依然相信“我会开花”的勇气,是在低谷时依然记得“我值得被善待”的笃定。 爱自己,是一场终身的浪漫
“女人不止有心灵,也有思想和灵魂;不止有美貌,也有抱负和才华。我受够了人们说爱情是女人唯一的归宿。” 爱自己,就是认清这一点——你的人生剧本,主角只能是你自己。 - 哪怕全世界否定你,你依然可以对自己说:“我站在这里,就是价值。” 愿每个女生都能像照顾一株植物一样照顾自己:按时浇水(好好吃饭),定期修剪内耗(远离消耗你的人),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花期。 毕竟,这世上唯一的终身伴侣,从头到尾都只有你自己。 文章来源于女生进阶指南,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